配出“万能钥匙”!山东解锁人才落地“五贵”、“五难”

  近日,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惠新安强调,山东需要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加快构建国内领先的人才制度体系。

  根据《意见》,山东将针对性解决人才引进之后的住房贵、就医贵和路费贵等“五贵”问题以及编制难、晋升难和资金难等“五难”问题,此次“山东人才新政20条”具备了强大务实性、操作性,惠新安解读《意见》时表示,各项政策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制约我省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明确的解决方案,力求务实管用。

  一贵:住房贵

  对策:加大对人才的住房补贴和配套支持

  让有才能者居有其屋,切实解决人才来山东发展“无房住”、“住房贵”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提供人才公寓以及发放住房补贴等形式,拓宽渠道解决人才的住房需求,可以利用各单位的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由以前的7%提高到不超过15%。以济南历下区为例,当地为解决高层次人才短期生活和前期商洽用房需要,投资5000万元,打造了济南中央商务区人才之家,解决人才的居住难题。

  《意见》还规定,择业期到山东工作的博士,想在省内购买首套房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在贷款额度方面,有着相应的政策优惠措施。在烟台和临沂,规定引进的博士在当地购买首套房的,自缴存住房公积金当月起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最高额度可提高至当地最高贷款额度的4倍。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降低柔性引进人才在山东的购房门槛,明确到山东开展项目合作的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在省内购买首套住房时,还可以享受和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待遇。

  二贵:就医贵

  对策:提供人才的诊疗绿色通道

  看病方便,就医有效率,也是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较为关注的问题。

  《意见》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医院、诊疗中心,可以加入国际医疗保险直付网络系统,并且还在全省三级甲等医院特需门诊,为外籍人才提供预约诊疗和外语服务。此外,还明确提出将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人才纳入本地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企业为其缴纳年金和补充商业保险。

  在地市层面上,聊城对引进的外国专家建立就医“绿色通道”, 济宁对人才实行“点单式” 免费查体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三贵:路费贵

  对策:“走出去”招引山东在外人才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人才大省,全国知名高校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山东学子,为解决人才来山东路费贵问题,山东组织政府、企业、高校等走出去招引人才。

  对此,《意见》提出,提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品牌,走进全国知名高校现场对接招聘优秀毕业生,同时把“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活动和“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活动打造成海外引才的常态化平台,到人才所在的地方去,为人才免去奔波之苦。

  今年的“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首次升格为由省委省政府主办,还结合重点高校地域分布和我省对区域人才的吸引力度,确定北京、南京、西安、武汉、哈尔滨、长春、沈阳等7个城市为活动举办地。一位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的山东籍在外毕业生表示,以前回山东面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此次活动能为有意向回山东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为毕业生节省了时间,节约了钱。

  此外,在《意见》中还提出鼓励打造离岸研发中心,视同在山东内同等待遇,这使得人才不必漂洋过海,极大节省了人才精力。

  四贵:出国贵

  对策:资助各类人才出国研修学习

  对于青年人才,《意见》提出省级每年资助10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10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资助5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到国(境)外培训进修。

  对于企业家人才,《意见》提出每年选拔100名以上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实践学习。

  最后,对于高技能人才,《意见》提出每年选派10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能研修学习。

  这些资助措施将大大降低了青年人才接受国际先进理念和前沿学术的成本。

  在地市层面,近期,济南出台招才引智专项出访计划,适用对象包括有招才引智出访需求的市直部门(单位)和县区(含市政府派出机构),该计划不占用派员单位和个人出国计划,且活动费用从市、区两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支,个人费用原则上由派员单位承担,不足部分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支。

  从支持人员出国到支持单位出国引才,山东走出了多样化道路。

  五贵:培养贵

  对策:“六大人才培养计划”将健人才培养体系

  一名优秀人才,从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而培育完整的人才梯队则更是非一家单位能承担。

  对此,《意见》提出了“六大人才培养计划”,分别是“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 “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 “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 “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 “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其中,“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提出,加大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力度,每年资助5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到国(境)外进修。鼓励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根据有关规定适当放宽对会议规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

  “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提出,建立山东省企业家培育中心,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中心培养锻炼、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实践学习。

  “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对省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招收的国内重点高等学校或在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排在前200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出站后留在山东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省财政将给予每人1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通过以上“六大人才培养计划”,山东为人才培养体系化提供了资金、环境的支持。

  一难:编制难

  对策:特设人才编制“蓄水池”

  引进人才,更需要用好人才。为人才展示其才华营造良好的条件和舞台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之举。

  延揽急需紧缺人才,《意见》提出了创新编制人事管理,明确省属事业单位可以按照不超过本单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总数5%的比例,特设岗位专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还明确该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的限制。德州在实施吸引人才“黄金30条”的基础上,还加快改革步伐,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落户德州的,不仅有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和专家生活补助,不少单位还为高层次人才设置了专项编制。

  为人才解决编制问题,能够为人才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让人才在工作中更加踏实。例如临沂就调剂了500名事业编制建立人才编制“蓄水池”,灵活使用人才。济南、潍坊等地也建立了灵活的编制体系留住、用好人才。

  二难:晋升难

  对策:畅通人才流动通道

  完善和畅通的晋升、流动渠道,能够更好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意见》着重解决的难点之一。

  《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市采取灵活方式,妥善解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身份编制、职称评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的流动通道。

  在今年1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同时规定自2月11日起,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不仅保留人事关系,基本工资照发。

  三难:资金难

  对策:启动资金、创业资助、薪酬奖励应有尽有

  科研项目“冲出”实验室,需要充分的资金支持。

  《意见》为顶尖人才提供了超亿元的资金支持,提出面向全球“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或6000万元的直投股权投资支持。

  加大人才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政府投资基金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符合规定条件、标准和程序,但投资项目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相关负责人在勤勉尽职、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决策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开发“人才贷”等产品,与风险投资、天使资本投贷联动,为人才初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服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对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优先提供贷款担保,并适当降低担保费用。留学人员在我省创办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本人可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除了充足的项目资金,为人才本身提供的工资、绩效、奖励等也是引才、留才的关键之一。《意见》提出,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为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合理规定薪酬。此外,《意见》还规定在科研成果转化获得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不纳入人才绩效工资管理,并且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以给予人才适当倾斜。

  四难:子女入学难

  对策:人才子女将优先就近办理入学

  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样是人才最为关心的问题,部分学校的入学难问题,可能将人才的子女拒之门外。

  《意见》要求,山东各地的教育部门,可以按照规定优先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协调办理入学手续,并且能享受与当地学生相同的待遇。

  此外,为解决学校短缺的问题,《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市出台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让外籍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

  今年4月,潍坊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规定,人才的子女入托入学的,由当地教育部门本着听取本人意愿和就近方便原则予以协调安排。

  五难:适应难

  对策:服务专员和科研团队的“保驾护航”

  在当前全国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人才的状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匹配不够,特别是各地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才引进后的不适应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次山东出台的《意见》提出,将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引进及培养人才,以充分解决人才在新环境中适应过渡期的问题。此外,《意见》还提出了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人才工程人选、“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等,每人配备1名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待遇落实等服务,为人才能快速适应环境并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人才快速适应环境、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还需要有科研团队的配合。

  对此,《意见》明确提出,为了满足高层次人才组建团队的需要,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泰山学者组建团队自主权,规定团队成员可采取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例如在青岛李沧院士港、崂山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先后吸引了70多名海内外院士加入,这些院士还吸引着各自行业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释放了“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效能。

  此次山东发布的《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直面人才引进过程中的“五贵”、“五难”问题,为各类人才落地配出了“万能钥匙”,解天下英才之忧,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夯实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