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财险增资方案获批 京东持股30%成第二大股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已批复同意安联财险变更股东的申请,安联财险注册资本由8.05亿元增至16.1亿元,新增资本由京东、深圳汇京通达、中原信达、映雪投资共同出资。

对比4月16日安联财险公布的增资方案,此前安联财险拟引入3家股东,京东拟持股33.33%;此次在引入的新股东中,映雪投资持股3.33%,京东持股比例减少至30%,但仍为安联财险第二大股东。“安联财险变动增资方案是综合实际情况考虑,经过各方一致同意的。”京东集团方面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安联财险新股东增至4家

资料显示,安联财险是由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单独出资,于2003年在中国注册成立,总部设于广州的外商独资法人保险公司。2010年1月,经监管层批准,安联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改建为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2010年7月正式对外开业。2012年3月,其首家分公司也于上海正式营业。目前安联财险的经营区域为广东省(含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

此次增资后,安联财险注册资本由8.05亿元增至16.1亿元。其中,京东增资4.83亿元,持股占比30%;中原信达增资1.9964亿元,持股占比12.4%;深圳汇京通达增资6874.7万元,持股4.27%;映雪投资增资5361.3万元,持股占比3.33%。

就在4月16日,安联财险曾发布一份拟变动注册资本的公告,拟将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8.05亿元增加至16.1亿元。京东、深圳汇京通达、中原信达三家公司成为新引入股东,拟分别持股33.33%、4.27%、12.4%。

对比两次增资方案,此次在引入的新股东中,映雪投资持股3.33%,京东持股比例减少至30%,但仍为安联财险第二大股东。增资后,股东方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持股比例由100%降至50%,安联财险的股东数增加至5家,公司性质由外商独资变为中外合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份额很小,目前扩展业务也受到很大限制。互联网公司的参股或介入是一种新的探索,如通过数字化给保险价值链各个环节赋能,提升整个运作效率,是目前保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试图突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年报显示,2015年~2017年,安联财险实现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16亿元、8.29亿元、9.13亿元。2017年安联财险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0万元。2018年一季度,安联财险实现净利润807万元。

京东持股保险终成行

近年来,京东集团一直积极申请保险牌照。此次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京东终于继BAT之后,如愿持股一家保险公司。

对于此次京东入股安联财险,安联财险的股东方安联集团和京东集团均透露,“双方已达成长期合作,在中国建设数字化保险合资公司。”

根据安联财险年报,2017年公司销售前五大险种分别为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企业财产保险、健康险、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39亿元、2.47亿元、1.1亿元、7784万元、5076万元,承保利润分别为565.79万元、-555.38万元、720.28万元、-390.13万元、-1237.3万元。

在2018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安联财险在分析自身流动性风险时曾表示:“以公司目前业务结构,70%为集团业务,自留率较低。”

对于合资公司的业务方向,京东集团方面表示:“结合安联保险及风险管理经验与京东在数字化技术及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上的领先优势,合资公司可以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方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据了解,2013年,定位于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当前京东金融与太平洋保险展开合作,利用京东平台销售保险产品。据介绍,京东金融为保险公司及行业提供获客、精准营销、产品创新、风险定价、反欺诈等服务,助力合作伙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不久前在微头条发了一张与安联老板的合影,并直言不讳地说:“必须让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才有未来,很多中国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过去在中国几乎投啥都赚,保险公司收益看起来都不错,未来中国保险的资产管理和风控将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保险业务都必须从20年时间开始起步!才能见到一点效果……”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