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跟拍日记

今天一大早,我跟随着服刑人员指导中心、监区的几名同事到纳雍县两名服刑人员家开展“家访”,一上车得知全程高速,我心里有点小欣喜,因为之前去过几次都很颠簸,这一次总算轻松一点。驱车近三小时,进入纳雍县,与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碰头说是其中一个服刑人员的家就在附近的一个不远的镇上,然而......上山下坡,下山上坡,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在一条小路的下边,看到了服刑人员李某的家,泥泞的小径,破烂的院坝,简陋的瓦房......

今年八十六岁的李某因为家庭纠纷杀死自己的小儿子,2017年2月投入轿子山监狱服刑改造,入狱以来从未有过汇款,也未见他拨打亲情电话,家人也只在他刚来监狱时接见过一次。由于年纪较大,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最近直管民警发现李某郁郁寡欢,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他告诉民警,很想知道家里近况怎么样了?怎么亲人都没有来接见他?了解情况后,监狱服刑人员指导中心积极与地方司法局联系,监狱决定派民警到李某家去看看,了解实际的情况......

走进李某家,民警说明来意后,把事先录制好的李某视频播放给他的家人看,当看见躺在病床上的李某,说话模糊不清,他的家人都沉默不语。在交谈中,民警了解到,李某在家里脾气很是暴躁,不听任何人的话,对三个儿子总是经常打骂,弟弟的死让家人都无法释怀,之前到监狱接见时李某也是恶语相向,久而久之大家都心灰意冷了......为了能够让他们去监狱见见李某,民警和司法局的工作人员、村干部一起给他的家人做思想工作,大儿子一直沉默不语,一次次的点燃手中的香烟,一段时间后,他站起来告诉民警:下周一去监狱看他......

协调比较顺利,有了好结果,从李某家出来,我们都感到很开心。

怀着欣喜的心情,又匆匆赶往下一家......

一路大雾,一路泥泞,几次周折,我们来到了纳雍县老凹乡服刑人员苟某的家。远远望去一个简陋低矮的小木屋与周围的两层小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走到门口,一位白发老人正佝偻着腰搅拌猪食,不经意的抬头,看见了我们,先是一怔,而后赶紧擦手邀请我们进家,“快快,警官们,家里坐,外面冷......”弯腰进门,与其说这是个家,不如说只是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屋内满是裂缝、四壁通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没有一件电器,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到很心酸。

服刑人员苟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2010年投入轿子山监狱服刑改造,苟某改造表现良好,近期监狱“春风计划”助学活动,由于苟某的小女儿符合助学条件,于是我们今天才会去他家,送去助学基金。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家竟然是这样的贫困,“老人家,因为你孙女符合监狱‘春风计划’助学活动的条件,今天我们代表监狱给她送来1500元助学金,你好好收着......”老人颤抖着双手从民警的手中接过了1500元钱,不停地说着谢谢。七旬老人独自带着苟某的三个孩子,儿子犯罪入狱,因为路途遥远,自己不适坐车,而且对她来说,来回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七年,她从未去接见过儿子,谈及儿子,老人不时的背过我们悄悄地擦拭眼泪......

在和老人的聊天中,苟某的孩子放学了,一进屋,穿着单薄的三个孩子互相倚在一起,一句话也不说,眨巴着双眼看着我们。当民警提出可以录制视频,带回去给苟某看时,苟某的母亲悄悄走进里屋,不一会儿看见她换了一件干净的衣裳走出来,她腼腆地笑着说:“七年没见了,不能让儿子看着我脏兮兮的......”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孩子们没有笑过一次,也没有叫过一声爸爸,特别是最小的女儿,我们让她给爸爸讲几句话时,也只是讷讷的站着。透过孩子们的表情,不难想象父亲的犯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或许是因为太累了,或许是在思索着什么……

今天下午,民警把苟某带到谈话室,当看到苟某看完家人的视频后,他告诉民警孩子们长高了不少,但是母亲却老了许多......民警向他描述了我们在他家看到的点点滴滴,把家人的生活情况、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都告诉了苟某,并告知他,三个孩子已经纳入低保户,基本生活是有保障了,但是家里还是很需要他......谈及与母亲七年没有见面,苟某说:“母亲已经老了,但是我却没有尽到一点儿子的责任,因为我犯罪,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知道她连坐摩托车都会晕车,所以才没有来看我,我很想念她,现在只想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回去尽孝道......”当听见苟某说出这样的话时,我们感到很高兴而欣慰,至少在他的内心里,他知道自己犯错给家人带来的伤害,知道自己要好好改造,早点回家......

每一次的外调“家访”,承载着民警们满满的期待。

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道路上,民警们希望用亲情唤醒迷失的灵魂,以爱触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曾经犯下错误的他们,及时醒悟,早日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