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韩俊告诉你为啥振兴叫“乡”不叫“农”?

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被热议。乡村不应是静止的盆景,可如何赋予它们特色与灵魂?

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乡村到底应该如何去振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把握哪些点?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深度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不乏咱们老百姓关注的许多问题,详细内容往下看!

Q:“乡村振兴”为什么不叫“农村振兴”?

韩俊:“农村”更突出农村是搞农业的地方,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乡村振兴”更突出地域概念,不光是农业。乡村不能只搞农业,而且乡村今后也不光是农民生产生活居住的地方。像法国的乡村,居住三成着非农民,这叫逆城镇化,我们的逆城镇化也会到来。

问:“厕所革命”、“天价彩礼”只是噱头?

韩俊: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媒体关注,要突出问题导向。比如“厕所革命”、“天价彩礼”以及传统重义轻利的乡村道德观念侵蚀淡化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忽视问题,我们把它当成一个口号来喊,喊十年二十年也振兴不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现在正在整治此类典型,引导农民杜绝不良风气。富不光是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的乡风文明,还得靠德治,靠自治,靠乡规民约。

乡村是否振兴,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风好不好、人心齐不齐。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要探索出一套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特征、符合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办法和载体,避免隔靴搔痒、流于形式。

此外,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提升展示和宣传。

问:人口流动大,乡村靠谁振兴?

韩俊:我们2017和2011年相比农村常住人口减了9千万人,现在很多村庄房堵窗,户封门,家家不见年轻人。中国农村正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可人都流走了乡村怎么振兴?靠七老八十的人振兴?

当前,农民持续流动、诉求行为多样化、原子化。面对变化,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和乡村治理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①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严重。

② 基层政府和组织的服务、组织、动员能力弱化。

③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管理权威和服务能力弱化。

④ 村民自治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组织农民的难度不断加大。

乡村振兴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乡村治理方式,既要注重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和方式,更要注重发挥农村传统治理资源的作用。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问:精准扶贫够精准吗?

韩俊:中央近年来在“三农”工作领域花精力最多,扶贫脱贫,重在精准。当时研究中国有多少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以抽样调查为主,在全国建立了一个调查系统,一个县样本容量最大为200人的样本。

如此,国家统计局可以告诉你全国有多少贫困人口,每年多少人脱贫,大体上每个省有多少贫困人口,但具体谁是贫困人口,谁脱了贫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从2014年开始搞建档立卡,13万个村2900万户8900万人找出来了,但部分省精准率不足70%,搞了两轮回头看,就是要精准。

问:生活环境脏乱差,该如何整治?

韩俊:必须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乡村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但是资源硬约束日益加剧,乡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仍很突出。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突出4个重点:

① 治理农业生态突出问题。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方式,同时,要对症下药、综合施治,继续加大对水土流失区等的治理力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

② 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系统养护修复的有效措施,包括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制度等。要继续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建立农业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

③ 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但要坚持不欠“新账”,还应考虑如何逐步还上“旧账”。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保护环境不吃亏、能得到实实在在利益。

④ 以更大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整合资源、锁定目标、确定标准,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变,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问:小农户怎么才能富起来?

韩俊:说一千道一万,乡村振兴核心还是农民增收,怎么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这几年,我们强调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这些都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忽视小农生产这个基本面。

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问题。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要坚持家庭小农生产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

一方面,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对于有效解决了亿万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要认真总结模式,不断完善、加快推广。

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面,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采取普惠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