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儒:身残志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铁人

在12日召开的

临潼区脱贫攻坚扶志扶智“5V”分享会

微戏剧环节

以脱贫户赵红儒为原型改编的戏剧

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赵红儒,家住小金街道小金村上西组,2017年5月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家庭主要致贫原因是因残,家里一共3口人,本人肢体三级残疾,妻子龙菊玲智力二级残疾,儿子赵小军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全家仅靠种地为生。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种地为生,生计难以维持。

赵红儒原先居住于高崖下地质灾害点,房屋为土坯房,地处偏远,家庭生活困难,每逢降雨总是担惊受怕,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搬离灾害点,他先后多次同村委会人员进行沟通,确立搬迁方案,克服多多重困难,在小金新村建起了新房,家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7年,赵红儒被列为小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致富,帮扶干部杨兵先后经过多次与赵红儒沟通。在帮扶干部杨兵的鼓励下,赵红儒和妻子俩人放弃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奋斗,意志坚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他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决定发展养鸡、核桃、花椒产业,同时积极解决其他生活上的困难。

有了正能量的加持,赵红儒夫妻俩栽植花椒2亩、核桃5亩,自己通过金融帮扶政策,落实小额贷款5万元,自主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预计年收入达到1万元,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整体收入。

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支书提高了,这离不开赵红儒夫妻俩起早贪黑,两个人辛勤劳作,加上帮扶责任人关心支持下,他们养殖的鸡苗为他们带来了一笔收入,同时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每年可分红3150元。现在他们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不断的努力,赵红儒夫妻的家庭情况大有改观,而且他们已经没有那种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自卑的感觉,左邻右舍也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在不断推进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希望努力克服自身肢体的残疾,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收入,赵红儒主动申请了扶贫公益性岗位,500元,自己每月可以有500元的工资性收入,还鼓励儿子赵小军更加努力的学习,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正脱贫致富。儿子赵小军勤学努力,目前已经与格力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当前正在积极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以期早日拿到硕士学位,能够让自己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正让自己的家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红儒意识到勤劳致富的重要性,他说:“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他要靠自己把日子越过越好,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