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二次探底

投资快报:近期指数半死不活的,会不会再创新低呢?

张德良:完全有可能。当前,指数运行状态,均线呈大型空头排列,就是熊市。当然,熊市也有反弹,或者说,总有一个探底筑底的过程,这就叫左侧交易。这两周,上证指数就是在持续下行七周之后,向下偏离250日均线18%,同时,估值又触及历史底部区域,此时,出现一轮反弹。

这种反弹行情,指数上涨空间是极度有限的,任何一根均线都是阻力位。但是,任何一次反弹遇阻,都很容易再创新低。换言之,只有不断创新低,才会有机会。不断创新高的,都是风险。短期(7-9月),依然是修复回暖期,期间,指数可以创新低。

最近,大家喊的最响的,就是估值触及历史底部区域,但这绝对不等于就是底部。估值,与预期有关。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公布,看上去还不错,像上半年的GDP增长6.8%,好于预期,但金融紧缩环境持续,上半年新增社融9.1万亿,同比减少2.03万亿,表外融资的剧烈收缩,这种负面影响会持续影响下半年。现在是估值低,到了三季度的时候,估值可能就高了。这也是估值的金融股,反弹最弱的本质原因。

整体上,不过,中长期(1-2年)并不乐观,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迭加,面临巨大挑战,谨防“灰犀牛”。需要强调的是,当前问题股的雪崩式调整还没有结束,虽有所收敛,但应坚决回避。

投资快报:是啊,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稳定的前景下,要在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不然,未来真的就没有未来。

张德良:4月下旬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正在作出微调,围绕扩大内需、全面开放以及科技创新而展形。核心就是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注重区间调控。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持流通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监管工作的节奏与力度。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再看微观的,近期一系列重大制造业投资也不断落地,像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上海)、巴斯夫100亿美元中国基地(广东)、武汉集中开工投资835亿元等,这些投资无一例外,都属于制造业投资,这也是未来几年重点领域。可以预期,制造业投资会逐步抵抗房地产投资逐步萎缩,最终制造业投资会成为牵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距离这个拐点还需要数年。

投资快报:此前,你对左侧交易期间的交易策略,多次讲过,要重视大方向。近期创新科技、消费升级的龙头股表现不错,接下来,还继续看好么?

张德良:继续看好,这是未来几年的机会。不过,短期涨了不少,需要调整。每次大调整的时候,都要关注它们。

消费服务领域可关注的品种众多,包括中国国旅、上海机场、贵州茅台、安琪酵母、海天味业、伊利股份、双汇发展、科沃斯、小米、美的集团、珀莱雅、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片仔癀、上海医药、白云山、爱尔眼科、美年健康、通策医疗、开立医疗、药明康德、泰格医药、首旅酒店、分众传媒、视觉中国等。

创新科技领域,引领估值提升的是独角兽或新蓝筹企业。上周末,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这种开放合作的方向,无疑会持续驱动我国创新科技的发展。当前,领先股的传导效应开始形成,自主可控、先进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消费服务(医药医疗)等主题持续升温。市场更关注市销率(PS)等成长指标,PS值10倍以下成为龙头成长股的重要支撑区域,像宁德时代、科沃斯、药明康德、中国软件、中科曙光、太极股份、航天信息、北方华创、超图软件等,但市销率超过20倍的,则面临剧烈波动,像深信服、欧普康视等。

投资快报:最后,讲讲国企重组的事。近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央企重组和资源整合是重点,会给市场带来机会么?

张德良:肯定有,只是重组机会不太好把握。

按照会议的原文,核心是这样的:“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加快推进免税业务、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看到的电力重组,因为当前火电股的盈利出现了拐点,估值+重组,就有机会。周三,以华电国际600027为首的火电股,就大幅飚升,短期转强了,但一时间的想象空间又有限。有人,则看到了新产业,像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北斗产业、大型邮轮这些新产业,我觉得,应该重点关注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