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根叶瓜均可入药,嫩瓜老瓜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黄瓜,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几乎人人都爱吃,夏天祛暑,冬天新鲜美味,用处多多,看上去还十分养眼。然而少为人知的是,黄瓜还是一味效果很好的中药材,可以用来入药,用以治病。这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黄瓜,最早叫胡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种子,因而故名胡瓜。后来因为隋代时期犯了避讳,改名叫黄瓜。黄瓜的根、叶和瓜都可以入药。

1黄瓜

一般是夏季采收果实,趁鲜使用。

性味:甘,寒,有小毒。(作者按:今日种植黄瓜,未闻有毒)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非疮。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或生啖;或绞汁服。外用:适量,生擦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2《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3《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古人以黄瓜入药,嫩老作用不同。如:

嫩黄瓜: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馀枚,良。(《海上名方》)。

老黄瓜: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消填满,阴乾为末。每以少许吹之。(《医林集要》)。

古代中医治病,用药之妙,取法自然,存乎一心,实在令人赞叹。

2黄瓜叶

一般于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湿热;消毒肿。主湿热泻痢;无名肿毒;湿脚气。用法用量内服:10-15g,鲜品加倍;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癖,一岁服一叶,生挼绞汁服,得吐下良。

2《分类草药性》:治小儿水泻,消食积,痢疾。

3《本草纲目》:小儿闪癖,一岁用一叶,生 搅汁服,得吐、下良(藏器)。

3黄瓜根

一般于夏、秋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热消洵,湿热泻痢;黄疸;疮疡肿毒;聤耳流脓。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捣敷,狐刺毒肿。

2《四川中药志》:能利水通淋,消胀。治小儿腹泻及日久转痢。

3《本草纲目》:捣敷狐刺毒肿(大明)。

黄瓜除了瓜、叶和根可以入药外,历代医家和民间还有用瓜藤、瓜皮、瓜子等入药的习惯。更是不可思议的是,有一味中药叫做黄瓜霜,是黄瓜采用特殊方法炮制后,在晾晒过程中出的霜刮下来入药的,功能清热明目,消肿止痛,效果很好。可以说,黄瓜全身是宝。

本文系【本草拾慧】整理,难免错误疏忽,欢迎关注指正。学习本草知识,分享养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