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株洲网讯(文/游盟晋 肖圣林 敖艳军)夏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醴陵市官庄镇横江村,一条条整洁美观的乡村公路,蜿蜒在群山之中,路边长满了花草树木,宛如一幅美妙的农村公路画卷。

建设“四好农村路”,服务农民新生活。今年6月,湖南省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下发通报,公布2017年度湖南“四好农村路” 省级示范县名单,醴陵市榜上有名。

3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逾100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

“现在开车方便得很,40多分钟就能打个来回。在农村还能走这么好的公路,雨天鞋子都是干净的。”7月12日上午,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村民刘忠明一家开车来到镇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在沩山村,沥青路通到每家每户,光小轿车就有20多辆。刘忠明家的小车也是在1年前,沥青路升级到家门口时买的。

近年来,沩山镇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镇目前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0余公里,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交通带来的便利。

这样的景象不仅仅出现在沩山镇。醴陵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2015年以来,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创建活动,该市累计投入4.24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049.969公里,各镇村通畅率和村民小组通达率分别达到100%。

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169.78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7.86公里、万人指标达到30.37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4条,通客运班车里程达539公里,建制村通班车率达100%,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改造34座危桥,打通农村交通“瓶颈”

“改造后的冯家老屋桥又稳又宽,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危险了。”醴陵市官庄镇横江村村民曾和兵高兴地说道,村里的危桥从“危”到“安”、从“窄”到“宽”,多亏了危桥改造这项民生工程,让横江村村民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

冯家老屋桥位于官庄镇横江村,由于老桥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长期行车已使桥梁结构出现明显病害,护栏损坏,严重影响来往车辆及当地居民的通行安全。为使群众出行安全,醴陵市交通运输局申请资金对老桥进行拆除重建,去年11月建成通车,新桥全长14米,宽7.5米。

醴陵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443座,总长10471.56延米。一些农村公路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设计标准低、管理维护不到位等历史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破损,成了制约农村交通的“瓶颈”。近年来,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危桥改造建设,该市财政年均安排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17年,该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出台关于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投入1000万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对营运普通公路的34座四、五类危桥进行改造,于今年6月底全部提前完成,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