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医告诉你为啥春季当“祛湿”!这种食材,大量用起来!

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尤其是春节,外界气候的潮湿,困阻脾胃,脾胃的阳气不能正常升到大脑,引起大脑相对缺氧,使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出现春困现象。

中医认为,食疗加运动,祛除湿气是解决春困好方法。

温暖潮湿,最易“犯困”

中医认为,湿气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浊功能,使“清气”不能上升,头部及四肢没有足够的清轻物质来濡养,所以出现头脑昏沉不清醒,全身困重、疲倦乏力等,“浊气”不能下降,引起腹部胀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此时应该适当饮用祛湿茶,帮助改善头昏。

另外,水湿困脾,如果本身脾胃比较虚弱,水湿运化不好,再遇到外湿侵袭,外湿和内湿就会双剑合璧,更加影响脾胃的运化能力,湿气就会停留在体内,缠绵难退。湿气的特点就是黏滞、阻滞气机,伤人阳气。

所以,脾虚体质的人,一到春天,常出现困倦、乏力、头重、头晕,甚至出现恶心想吐,食欲减退,舌苔较厚腻,舌体胖大,颜色淡,有时还可以看到舌头上有牙印,中医叫做“齿痕”舌,这都是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薏苡仁食疗祛湿,醒脑提神

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比较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而薏苡仁正是广东人最常用的“健脾利湿”的食物之一。

薏苡仁

从现代营养学看,薏苡仁是粗粮中营养成分最为丰富、均衡的食品之一,且易于消化吸收,煮粥、做汤均可。如果在熬粥煮饭时加入一些薏苡仁,可使营养摄入更加均衡而全面。

需要提及的是,薏苡仁虽是药食两用不可多得的保健良药,但吃薏苡仁也有一定禁忌:如滑精、小便多者亦不适宜食用,孕妇忌用(可能会有滑胎)。

薏苡仁粥(一人份)

材料:大米50克,薏苡仁30克,白糖适量(薏苡仁一天的常用量为9 -30克)。

制法:将薏苡仁、大米淘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王清海说,薏苡仁粥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利小便、强筋骨的作用,常将其用于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暑湿感冒等症。这款粥其实很适合目前广州湿热天气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薏苡仁发挥作用的力度比较缓和,所以用量可以一次在30克。如果感觉薏苡仁有点寒凉,可以先把薏苡仁炒熟了之后,祛除去寒性,再用来煲汤或煲粥,一样可以起到祛湿健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