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2月刊|瑞士列车,雪国之歌

你在读什么样的旅行书?

最近收到了好几本朋友撰写的旅行书,他们大多为《旅行家》撰稿多年,有香港作家马家辉的《死在这里也不错》,文泽尔的《旧视线》,诗人韩博的《涂鸦与圣像》、《与酒神同行》……小众杂志研究者、策展人爱米主编的杂志书《Be Water Journal水象》里有大量关于城市化的描写,姑且也算此列。

由此联想到,那些伴随着我们旅程的书,也在悄悄变换着模样。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更迭,即便LP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人们越来越需要另外一种不同于路书式的阅读出口,上面或许没有景点、没有攻略,对目的地的描摹是个人化的,带有提炼和思辨,甚至不排除偏见。质量上来划分,从游记,到旅行书,再到文学作品,各有受众,而这种转变,伴随的是大众旅行从到此一游过度到深度游的时代背景。

文学家自不必说,文艺青年的世界旅行,即是由无数大师组成的。严格说来,他们不是旅行书作家,但却在无意中成为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最著名的导览词,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旅行线索。像是聂鲁达之于智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早早就用尽人间词汇写遍了故土,若不是带着他的《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我们不会在造访智利时想去参观动物园,在看到聂鲁达故居里的动植物标本、模型、摆件时,也不会联想到背后的故事,以及通过此折射出的智利与世界的关联。还有本期的封面专题,当我们旅行瑞士时,手里拿的是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心事如山》,不了解人类与高山的情感史,就无法理解瑞士人性格的养成。而赫尔曼·黑塞的《温泉疗养客》、《漫游记》则让我们的阿尔卑斯山南麓乡间之旅有了一丝不断越界的意味。

除了文学家,当历史学家、地质学家、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不同身份的人,都加入到旅行书的创作中来时,目的地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去爱尔兰的路上,我们带着翻译家邱芳哲写的《亲爱的老爱尔兰》,那是欧洲的尽头,人们沉浸在叶芝捏造的草根的、历史悠远的、田园情怀的、不同于英国的老爱尔兰里不可自拔;历史学家罗新的《从大都到上都》,450公里的河山尽是大历史和小历史的交汇;诗人韩博《涂鸦与圣像》、《与酒神同行》中,只有从酒神精神的角度,才能看到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英国、阿根廷、瑞士这几个国家的内在联系;书评人云也退的《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以他在以色列一所集体农庄的生活为背景,刻画着这个矛盾重重的国度,既安全又危险,既贫瘠又富裕,既保守又开放,既顽固又创新;博学馆爱好者沈辛成的《纽约无人是客》,并非一本简单的纽约博物馆介绍读物,它把策展人推到台前,消除了博物馆和观者的距离感;旅居中国多年的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在写《东北游记》时,把中国东北农村,形容为他读到的最好的“回忆录”。

19世纪时,天才诗人兰波把“生活在别处”写在了巴黎大学的墙上,10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成为许多人旅行的原始动力。世界那么大,也许,阅读,才是最好的“生活在别处”。

瑞士列车,雪国之歌

要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搭乘火车最多,拥有新干线的日本也要输给瑞士人。据说,瑞士每人每年平均搭乘火车里程数高达2288公里。它既是点到点之间最理想便捷的交通工具——5600多公里密集的铁路网连接着大城市和小乡村、3000多米的高山和人迹罕至的湖泊,3小时就可贯穿整个国家,也是对瑞士安全、舒适,以及瑞士人守时、创新的极致体现。通过一列列火车,旅行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对瑞士的文化窥探。2月,中国的春运又将来临,这场每年一轮回的人口大迁徙早已消磨掉了火车在国人心中的浪漫感。《旅行家》带领你把目光投向将火车之旅发挥到极致的欧洲雪国瑞士,那“咣当咣当”的声响中承载着旺盛的好奇心,车窗内的眼睛里装满了所有的湖光山色,与陌生人的咫尺之距连接着异国与他乡。

瑞士火车行游地图

旅行家杂志 2月刊

专题 | 瑞士列车,雪国之歌

执行 | 冯祎 贺兰

设计 | 史诺 陈洋 刘畅

Content

圣莫里茨,有一种旅行叫做『 高级感 』

韦尔比耶,精神叛逆者的新乐园

萨斯斐,冰河故里的民间大赏

美食列车,五感飨宴

亲子快车,驶向英格堡的寻宝旅途

圣莫里茨,有一种旅行叫做『 高级感 』

圣莫里茨(St.Moritz),瑞士上恩嘎丁山谷的一个度假小镇,1864年开启世界冰雪旅游的先河,1928年和1948年两届冬奥会在此举办,世界冰雪旅游的顶级品牌。此行途径瑞士诸多滑雪胜地,但圣莫里茨确实诠释了何为顶级品牌,所谓高级感,并非只是优质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蓬勃的冰雪运动、发达的酒店业服务,更是其背后历史一百多年积淀、散发着迷人魅力的欧洲传统文明。

韦尔比耶,精神叛逆者的新乐园

韦尔比耶(Verbier),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收一切的可能性。在瑞士成熟的滑雪系统中,它可能是异类,但也代表着真正的冒险精神和能量源,这里的一切是纯粹的,无论滑雪还是地下夜店,都在告诉你做真正的自己就是英雄。

萨斯斐,冰河故里的民间大赏

“转过岩角,在那村落的上方,一幅摄人心魄的画卷蓦地跃入眼帘,前所未见,无与伦比。震撼之中,不知身置何处,抑或天地之尽头,抑或万物之渊源;既是亘古洪荒,混沌初开之时,又是浑然其中,物我两忘之境……”1938年,德国著名作家卡尔·楚克迈尔(Carl Zuckmayer)第一次来到萨斯斐(Saas-Fee)时,便这样惊叹。时隔80年再看这段描述,这位“老绅士”竟没有丝毫过时:它依然是最受瑞士普通家庭欢迎的度假地,老式的传统建筑、生活方式随处可见,周围的雪山仍像哥特式塔楼的尖顶一般矗立着。瑞士是多语种混杂的国度,但在我看来,唯一能称得上瑞士人故乡的,便是这座被萨斯山谷环绕的遗世小镇,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属于民间的欢愉。

美食列车,五感飨宴

若简单地把旅行瑞士定义为“饱览湖光山色”,未免少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美食,永远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作料。更何况,瑞士可是连巧克力都是按钟表那般精雕细琢的国度啊。与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国接壤的瑞士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这里的美食也是当之无愧的“联合国”风格,在每年的特定月份,瑞士铁路系统都会开通巧克力、奶酪等主题列车线路,边吃边看边玩,绝对是一场令人难忘的五感飨宴。

亲子快车,驶向英格堡的寻宝旅途

从琉森到英格堡的格鲁比(Globi)快车,经过特别设计的车厢将瑞士人最爱的蓝色卡通人物格鲁比融入车厢,这是专为喜欢格鲁比的家庭和旅客设计的。

更多好旅行

目的地 | 特色线路 | 旅行方式

乡村 | 野性大西洋逃离暗势力

街区 | 美因河岸 博物之旅

音乐 | 萨米歌者的音乐地图

美食 | 吴川乡厨:年味儿家宴

文化 | 圣马力诺:悬崖上的邮票王国

航空 | 夏威夷航空:180°平躺座椅全感官体验

邮轮 | 密西西比,巡航老人河

酒店 | 社区×酒店,香港住宿新体验

爱米 |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马家辉 | 沈阳的冬天

黎幺 | 十九世纪的观察家

胡成 | 宝兴斋

+ 瑞士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