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妈妈养老,四兄弟凑钱造700㎡大宅,一家11口一起住

建筑师卓志,

从小生活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小乡村,

高中之后,就去大城市念书、工作,

离开家乡已经30多年。

5年前,为了让父母住得更舒服一些,

他和三个哥哥一起,

决定重新修缮家里的老房子,

同时也想在退休之后,

四兄弟能住在一起养老。

房子加4个院子,一共700平米,

不出院门就能看到窗外的稻田和蓝天,

卓志为全家11口人,

一共做了11个房间。

修缮期间,虽然经历了父亲去世的痛苦,

四兄弟依然团结一心,坚持造完了房子。

觉得只要一家人住在一起,

就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我从小生活在云南大理,

家里有兄弟四个,我是最小的一个,

我们和父母亲一起,

住在洱海西边的一个村子里,

整个村子有200户人家,

基本上都是白族,我们家也是。

我们家的老房子,

是在1986年左右建起来的,

从我初中时搬进来,就一直到现在了,

后来我们四兄弟陆续去外地上学、工作、成家,

算起来,离开老家也有30年了。

修缮之前设计手稿

2013年,为了让父母亲住得更舒服一些,

我们兄弟四人决定,重新修建这个房子。

这其中当然也有我们的“私心”:

等到退休后,四个家庭可以一起住过来养老;

平时回家看望父母时,也能住得更惬意。

费用由我们四兄弟共同承担,

因为我是建筑师,

于是负责了房子的设计工作。

我保留了原有的老宅,

将老房子旁边的厨房、猪棚拆除,

盖了3层的新房子,

其他的地方,都用来做院子。

整体的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

虽然是现代建筑,

但是保留了一些白族的元素,

比如坡屋顶、瓦屋面,

这让整栋建筑融入周边环境,不会特别突兀。

传统白族民居的大门

一般是财富的象征,

所以会造得比较讲究,

一些大户人家,甚至会在大门上雕龙画凤,

我改良了原有的工艺,

用简单的木榫结构,作为大门的檐口支撑。

大理的自然环境很好,

为了让房子跟自然更好地融合,

我结合地形,设计了4个开放式的院子,

这样一来,无论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

都能得到良好的采光,视野也更加开阔。

一进门是一个半亩大的荷塘,

也是第一个院子。

荷塘是老房子留下来的,

一到夏天就开满了荷花,

我们兄弟四人小时候一直在这里玩,

充满了儿时的回忆,

所以我没有做任何改动。

第二个院子在新房子这里,

朝南,也是面积最大的院子,

和外面的田园风光只有一墙之隔。

外走廊的六角青砖,是大理随处可见的材料,

檐廊顶部用玻璃取代了传统的瓦片,

阳光好的时候,会在走廊留下光影效果。

新老房子之间,共享了第三个院子,

这样既可以改善老房子的采光问题,

也缓和了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减少了新房子的压迫感。

最后一个院子,在老房子的侧面,

开工的时候依照古人造园的手法,

在这里专门种下一棵芭蕉,

已经有四年时间。

新房子开了很多扇落地窗,

坐在客厅里,就可以直接欣赏到几个院子的景色。

传统的白族民居比较封闭,

经过这样的改造后,

就可以直接透过窗户,

看到前院的河塘、柳树。

圆窗是这个房子的点睛所在,

白族民居的照壁上一般都有“假窗”,

外墙画上各种精致的彩绘,

起到装饰作用,

我开的几扇是“真”窗,如同取景框,

窗内的风景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自然的光线,

不停地随四季交替变化,非常有趣。

2014年,老房开工时的照片

我们整个大家庭成员有11口人,

于是,我在三层楼分别设计了11个房间。

一楼的小套房是为父母设计的,

窗外是扑面而来的田园风光,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

他们不用走楼梯,

就可以自由地在院子和房间里走动。

最大的房间是西边三楼朝南的这一间,

是给大哥一家设计的,

露台上可以看到大理的田园风光和点苍山,

日出到日落的整个过程也尽收眼底。

北边三楼的房间是位置最好的,

有270度的景观,

我们在窗子外面加一层木隔栅,

加强房间私密性的同时,

也与传统建筑做了呼应。

在这个房间里还有一个玻璃天窗,

乡村污染少,

晚上躺在床上就可以数星星。

我们白族有一个传统:

如果家里有几兄弟姐妹,成年后一般都要分家。

自从我们决定盖一栋房子一起养老,

村里就有长辈提出过反对意见,

觉得四兄弟就应该要分开住。

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

父亲离世,只留下了老母亲一个人,

这更坚定了我们一起改造老宅的决心。

房子建好之后,

老母亲和家人都很满意,

只是因为我们四兄弟还没退休,

不能马上搬过来一起住。

当年,父母亲把我们四兄弟都培养成大学生,

让我们成了那个年代

村里唯一出去读书的孩子。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

都没有让我们辍学回家帮忙,

我们兄弟四人都一直心怀感激。

我们兄弟四人离开家乡那么多年,

只有节假日才能聚在一起,

现在年纪越来越大,更明白亲情的可贵。

未来,几个小家庭住在一起,

难免会有一些矛盾、摩擦,

但是我觉得,大家一定会有办法去解决,

没有什么,

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