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书记“转正”记

■最美基层干部

本报通讯员 徐邦辰 孙欣

“这次去济南领奖,和其他村党支部支书一交流,俺村的差距还是很大啊!”7月4日,嘉祥县金屯镇贾楼村党支部书记杨连祥感慨地说,“人家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了,俺村这两年才稳定下来搞建设,今后还真得奋起直追!”

今年6月,53岁的杨连祥被山东省组织部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作为嘉祥县唯一一名入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他领奖回来又有了新目标:加快步子带动村民一起增收。

被“骗”来的书记

“那年也是夏天,我们管区书记找到我,让我回村当书记。说句实话,当时我是不想干,工地上的活儿还忙不过来呢。”杨连祥不善言辞,不会给自己戴高帽,张嘴就说大实话。

多年来,杨连祥和朋友一起承包工地上的电器工程,除济宁本地外,经常带工人去威海、新疆干活,村里有不少人跟着他打工。可再看贾楼村,在嘉祥县最南端,不但位置偏还是空壳村,多年来都没个完整的村班子,样样考核都是全镇倒数。这样一个烂摊子,杨连祥不想接。

但杨连祥又想干点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杨连祥曾经当过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下海”后,杨连祥富了,可看着村子多年来原地踏步,他心里不是滋味。“管区书记说了,我先干上一段时间,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完善,把班子建起来,等各项工作上了路,到时候想走再说。”杨连祥说,自己是个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

2015年夏天,杨连祥受命担任贾楼村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修路、建办公用房、通自来水……自打当上了书记,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根本停不下来。去年换届选举,杨连祥高票当选,“转正”了。唱票后管区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老杨,看来你这书记还得继续干下去。”

水桶要“退休”了

“这些年村民心都散了,想推动点事,难。”杨连祥说,以前村里布置点什么事,不拖个把月,别想干完。现在两三天,该到位的就都到位了。最近村里要通自来水,需要村民交纳部分费用,只两天全部钱款就到位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杨连祥连着干了几件实事。

这些年,贾楼村没钱,也没人愿意张罗修路的事,连进村的主路都是土路,村民们只能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日子。杨连祥把班子建起来后,开会动员、对上争取资金,终于筹集到17万多元,高标准硬化了760米的进村路。此后他又垫资4万多元,为村里修建了广场,安装了路灯。

村里没有办公场所,就租了一个“巴掌大”的小屋,开个党员会都挤挤巴巴的。杨连祥和包村干部、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马明德一起,用一个月的时间筹集了25万元,建设了25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结束了贾楼村租赁场所办公的历史。

几件事下来,村民信任杨连祥,这安装自来水的事自然也办得快。

贾楼村水质差,井水只能洗衣服浇地,想要吃水就得去三四里,甚至十几里外的地方拉水。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两三个大水桶,几乎每户都有辆三轮车。而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只能靠亲戚邻居帮着捎桶水,省着喝。这次,村里争取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工后将彻底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去外面拉水,有时候得排队,还得看人家脸色,下雨、下雪天还不敢去。好在这拉水吃的日子就要结束了。”70多岁的老党员赵留芝摸着眼前的水桶笑着说,“通了自来水,家里这俩水桶也可以退休啦!”

敢捅“马蜂窝”

杨连祥虽然话不多,却是个硬脾气,干起活来不含糊。但当年清理三资时,还是被难为了一把。

贾楼村有60多亩的路边、河堤、坑塘,多年来被村民占用,以至村集体一分钱收入没有。2016年年初,杨连祥开始清理三资。他通过先招标后清理的方式,对路边、河堤、坑塘等重新招标;拍卖后,留出半个月的时间让占地村民清理附着物。谁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没几天就被村民实名举报到了镇里,细数他的几大“罪状”。

“当时我去那个村民家做工作,对我的‘罪状’一一回应。尤其是重新投标这件事,他说自己有合同,可当我让他把合同拿出来的时候,他又拿不出来。”杨连祥说,我告诉他,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把河堤的树卖掉,村里就亲自清理。看着村里动真格的,他也抓紧联系买家,在期限前清理干净了。三资清理后,村里重新发包,村集体每年增收1万元。

为带动村民致富,杨连祥积极引进诚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流转了260亩土地。除了流转费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从事除草、捕虫、运输、灌溉等工作,增加了收入。“今年计划再流转1100亩,种植蓝莓、黄金梨、水蜜桃等。集体土地按每亩1000元收取租赁费,每年村集体可增收10万元。”杨连祥说,“‘不怕起步晚,就怕你不敢’,只要我们路子对、有干劲,一定也能像那些明星村一样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