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梦里的“麦田”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段话大概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名字的由来了,若是以书名联系书的内容,我觉得这本书或许被命名为《美国中学生漫谈》更贴合内容。

《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一个愤世嫉俗、满口脏话、自认老成的中学生被学校开除的前后经历,这本书若不是它的名气以及读者的耐心,是很难读完的。而一旦你读完了它,你必然又会有一个大大的疑虑“为什么它这么出名?”然后你会了解到在美国这本书曾被当做禁书,不让学生阅读它。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被列为禁书,大概就像旅游。我们常听说“看景不如听景”,我们出去旅游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原本一个样貌古怪的石头,经过导游说明,我们居然真的看着这个石头像导游所描述的那样了。就比如青岛的崂山,沿着山路伸出一块石头,你盯着石头看会有好几种联想,然后导游告诉你这个石头从山路的上方向下看是笑脸,从山路的下方向上看是哭脸。

然后你再去看,嘿!果然如此!其实《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这样一本书,原本你的生活圈子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读完这本书后,你突然会开始觉得这个人假模假式的,那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等等的。这本书中主人公的穿着等等方面也确实被其同龄人效仿。书中更多的体现了消极,所以青少年若是效仿自然的会走入歧途,这恐怕也是当局担心从而把这本书列为禁书的原因。

也许是有了孩子的缘故,这本书给予我的更多的是孩子教育方面的启发。主人公是一个骨子里善良,又有点软弱的人,同时又遇到些挫折。他对于弱者的仁爱表现在对弟弟妹妹的爱,以及对募捐者的施舍赠与。而渴望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也是内心渴望当一个可以保护他人的强者。

在父母眼里,主人公无疑是一个问题少年,学校里处处被退学,胡乱花钱。然而,他却有人性中最重要的善良。所以,为人父母,在孩子屡屡犯错成为问题少年时,需要看到他的优点,从而循循善诱,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悬崖勒马。

深夜的梦里,蓝天白云,青青麦田。没有尘世的喧嚣与追名逐利,守护着一群天真无邪、充满欢乐的在麦田里游戏玩耍的孩子。醒来时想必会无比的愉悦。其实,谁又不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