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靠“信用”脱贫致富

村民靠“信用”脱贫致富

皋兰县李家沟村“整村授信”模式开辟金融支农新渠道

中国兰州网7月3日消息 这些天来,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村民的心里倍感自豪,因为他们村被当地政府和信用社评为“信用村”。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村民不仅可以无抵押贷款,而且享受贷款利率优惠。

“信用村”的信用不仅仅体现在金融方面,而是融入在整个李家沟村。有了“信用”这个强有力的支撑,相信乡村振兴的目标就可完美实现。

村民贷款没有抵押担保

正在家里忙活的韩忠孝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电话中儿子告诉他,以前赊欠的沙子款结清了,现在可以正常拉沙了。这个消息让韩忠孝长吁了口气,心里念叨着:“这次多亏了信用社的贷款!”

韩忠孝的家位于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家里主要的收入是靠儿子经营车辆跑运输。今年儿子在兰州市区一建筑工地垫资拉沙,由于工地没有及时结款,导致自己资金紧张。上个月由于欠沙场10余万元的沙钱,沙场停止向儿子供沙。拉不上沙子,要不来沙款,韩忠孝一下子陷入了两难境地。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先付给沙场一部分钱,在继续向工地运送沙子的同时,等待工地付款。然而这笔钱从何来?韩忠孝习惯性地想到了贷款。

今年6月初,韩忠孝向皋兰县信用联社中心分社提出申请,一天后,10万元就到了自己的账户上,他立即把钱转给了儿子,嘱咐赶紧给沙场结账。

同样没有想到的还有村民韩文全。韩文全是村里的养殖户,他饲养的80多头猪最近准备出栏,然后更新一批新的能繁母猪。但由于近期猪肉价格走低,成本回收困难导致资金紧张,没有购买能繁母猪的资金。

和每次资金困难的解决办法一样,韩文全也到信用社贷款,同样没有担保低价贷到了10万元。应急的10万元,有效地保证养殖场里母猪的更新换代。

“以前贷款少说也得好几天,现在一天就拿上钱了。以前最多给我们贷5万,现在能贷10万。”韩文全感觉到的变化不仅是不要担保,而且贷款额度增加的同时,利率也相比以前降低了。

创建“信用村”实现金融扶贫

韩忠孝和韩文全能这么快拿到贷款,解决他们的发展之急,完全依靠于村里的一块“信用村”的招牌。今年5月16日,皋兰县九合镇政府和皋兰信用联社给李家沟村授牌“信用村”。

李家沟,虽然毗邻兰州市安宁区,但山大沟深,村民以种植旱砂西瓜和桃子为生,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上下,曾是皋兰县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这里的农民要靠天吃饭。

李家沟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奋上进。为了让这里的村民尽快脱贫,经过前期多次考察,皋兰县政府制定出了金融扶贫的路子。

据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源介绍,由于纯农业收入无法彻底改变当地农民生活的贫困现状,村民也想到了通过搞养殖、办实体、跑运输等其他谋生手段,但这一切都得有资金支持。

在这个时候,有了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很多村民通过贷款走上了勤奋致富的道路。“我们125户村民,就有25户跑运输的,还有搞养殖的,办企业的。这些都通过贷款得到了实惠。”杨国源说,这些年里,几乎有一半的村民都贷了款。贷款发挥了实际作用,彻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目前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在2017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每年皋兰信用社为我们李家沟村提供贷款100多万元,村民还款积极,没有任何不良记录。我们村一直以来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目前种养业、小加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离真正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富裕小康水平还很远,各项产业和急需资金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深加工。另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利用村上现有的优势发展各种产业,但往往为贷款额度小而困扰,严重制约了全村的发展。”杨国源在偶尔的外出考察中发现,如果一个村子被政府和银行机构命名为“信用村”,村民的贷款额度就会增大。所以在2018年年初,李家湾村向政府和银行机构申请信用村,以更好地促进村里发展。

发放的贷款能按时收回

皋兰县农村信用联社中心分社主任芦临海对李家沟村的情况最了解不过。“我刚负责这个村的时候,村里几乎没有贷款,现在每年都向村里发放200万元左右的贷款,都能按时收回。”芦临海说,多年以来,这个村里没有一起不良还贷记录。

接到李家沟村的申请后,信用社工作人员立即按照相关要求规定入户调查,及时完成了李家沟村信用户评定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同意将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评定为信用村。

同时,皋兰信用联社经过查询征信、测评打分,共评定白金户44户,黄金户6户,优秀户7户,良好户5户,一般户8户,并分别给予最高授信额度1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同时对评定的信用户在现行同档次利率基础下浮15个百分点。在没有被评为信用村之前,村民的最高授信额度为5万元。

据芦临海介绍,信用村并不是终身制,而是每两年一评。如果在下一轮的评定中,村民中有人征信有不良记录,就会取消信用村的认定。

作为首批信用村的受益户,村民韩文全着实感受到了作为“信用”村民的好处。有了大量资金的支持,他的养殖规模继续可以扩大,效益也肯定会比以前更好。韩忠孝也是一样,有了信用社“兜底”,他也不担心儿子资金周转不开。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源对信用村的建设很有信心。“我们村里就125户人,都是亲戚套亲戚,村里的风气特别好,邻里非常团结,大家都在全力维护这个信用村的牌子!”

“信用村”模式将继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