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坦言:口臭并非口腔病引起,这几种病也是“导火索”!

口臭(Halitosis)是指呼吸时出现的令人不愉快的气体,不仅导致社交和心理障碍,同时还预示着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口臭的患病率较高,中国人为27.5%,北美人则达到50%。

据说唐代诗人宋之问,身材挺拔,颜值爆表,然品德低劣,其曾向武则天毛遂自荐:“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然女帝嫌弃其“患齿疾,口常臭”,小宋惭愤交加,一日刷十遍牙,终日含丁香。可谓当时一大笑谈。

非口源性口臭

由系统性疾病或各种感染所致,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鼻腔、上颌窦、咽部、肺的感染与坏死)、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实质脏器损害(肝衰、肾衰)及糖尿病性酮症、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口臭。

口源性口臭

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也可能是由于不良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差使舌苔增多、增厚所引起。

《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口臭候》曰“口臭,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脏腑气躁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儒门事亲卷之六·口臭六十七 》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

《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故而中医学归为脾胃蕴热、心脾积热、肺热雍盛、肾虚热、劳郁范畴。

刷牙、刷舌、漱口水是口臭的三大克星。当然,配合中医食疗,效果更会不同凡响:

一、藿香粥

藿香15g(鲜品30g),粳米50g。藿香水煎5min,弃渣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食用。芳香化浊,主治脾胃湿热引起的口臭。

二、薄荷粥

鲜薄荷叶30g(干品15g),粳米50g。薄荷叶加适量水熬,弃渣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利咽喉,散风湿,令人口香。

三、生芦根粥

生芦根30g,粳米50g。生芦根洗净,加水煮取药汁,与粳米共煮成粥,晨起空腹食用。清热除烦,辟秽除臭,治湿热口臭。

四、金银花茶

金银花15g,白菊花10g,加绿茶少许。沸水泡饮。

有研究表明,川连、白菊花、牡丹皮、大戟、虎杖、五加皮、佩兰、百部、乌梅干、黄柏、金银花、板蓝根、五倍子、紫草等可作为预防和抑制口臭的保健用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