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糖或盐,谁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

核心提示

比起减少盐的摄入,低糖饮食对降低血压来说意义可能更大。饮食中摄入的钠离子太少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适度摄入盐分比将饮食中的盐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更为重要。

高盐饮食会引发高血压已广为人们熟知,不过你或许还不知道,高糖饮食同样是引发高血压的一大危险因素。

糖比盐更易导致高血压

SUGAR

《美国心脏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钠)而是糖。科学家认为糖摄入过量会影响大脑中的一个关键区域,进而导致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

研究中,来自纽约和堪萨斯州的科学家在美国中部心脏研究所心脏病专家詹姆斯·迪尼克兰托尼奥博士的领导下,对8670名法国成人参试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导致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糖,而非盐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高血糖水平影响大脑的关键区域下丘脑,进而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吃糖太多还可能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也可能加快心率

我们平时吃糖多吗?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天50克的糖摄入量,WHO最新指导原则推荐平均每日糖摄入量应减半——糖摄入量应当占人体能量消耗的10%或更少。

我们平时吃糖多吗?

可能很多人都不觉得。但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糖的消费量逐年上升,有统计指出10年间平均增幅达2.34%,我国的增势尤为明显。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国人人均一年吃掉的糖已达到19.6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平均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接近53.7克,与建议量有很大差距。

没有直接吃糖为什么会超标?

“我平时基本不买糖,吃的糖很少。”很多人这么想。确实,连续吃十颗八颗糖果,或是将十几块方糖泡水中一口气喝下去,不少人会受不了。但这很可能就是我们每天不知不觉摄入的糖量。比如,喝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就能摄入约35克的糖;喝一瓶430毫升的果汁,就摄入约45克的糖;几块甜饼干含糖约10克,吃100克雪糕,其中可能就有近20克的糖……

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的糖称作‘隐形糖’。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大家容易忽视它。

专家指出,虽然很多人没有直接吃糖,但生活中的“隐形糖”大量存在。除了容易让人觉察到的甜味食品,日常烹调中糖作为配料加入像红烧鱼、红烧肉等菜肴或像广东人至爱的“糖水”当中。

而在销量一向可观的各种面包、糕点、膨化零食、蜜饯,甚至是西瓜、苹果、橙子等多种健康水果当中,糖的影子也不可忽视。因此,你摄入的糖大部分并非来自家中的糖罐,而是加工食品。

看懂食物标签认清“陷阱”

学会估算食品中的“隐形糖”含量,有助于提醒自己控制糖的摄入量。其实现在一些甜味食品在标签上列有相关的含糖量。如可乐或果汁每100克含糖量一般在10克左右;一些雪糕也标明每100克含糖量约20克

对于没有标明含糖量的,可参考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也称作糖类化合物。比如一些饮料,其含糖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当。只要消费者多留点心,根据比例自己就能算出吃多少才能避免糖摄入超量。

另外,在标签中,跟“糖”有关的各种名词还不少,除了最常见易认的如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还有玉米糖浆等。如果这些名词排在该款食品成分的前几位,意味着其“隐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吃起来应有所节制。

而对于水果之类无明确成分标识食物,自然是越甜含糖量越高,也莫贪多。

三招揪出“隐形糖”

加工食品和碳酸饮料中的糖对健康的危害更甚于盐,更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和心脏病。要控糖,首先得揪出我们身边的“隐形糖”,如果不和“隐形糖”保持距离,就无法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来看看三大类隐形糖的真面目 :

1

少吃液态糖

少喝软饮料、含糖咖啡和茶饮、柠檬汁等水果饮品控制摄糖量。相反,试试茶或在水中加些桔皮或一片水果,制成不含卡路里的饮料。

2

少吃加工食品

果冻、包装的果汁、瓶装绿茶、酸奶中白糖添加量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5%或以上,街边豆浆、罐装咖啡、水果罐头等都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添加了大量的糖分。沙拉酱、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除了以上甜食外,其他不甜的食品,如包子、馒头、白面包等为了膨胀和口感,也加入了一定量的糖,话梅、凉果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

警惕烹饪调味中的糖

餐饮业里有句行内话叫“糖调百味”。例如,葱烧海参大概要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九转大肠甚至要加50~60克,最高的是无锡排骨,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其他的加工肉制品,比如人们爱吃的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SALT

限糖同时,还是要限盐

对于高血压患者,注意限制另一种白色晶体——盐,也同样重要。

食盐含钠元素,钠通过影响激素分泌、血管功能、遗传基因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

多数高血压患者,如果把食用盐的量限制在每天小于 6 克,也就是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皮垫后水平装满的量,会有助于血压下降。

如果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钾和钙,还能促进体内钠的排泄。

因此,在食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含钾量偏高、含钠量偏低的低钠盐

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每天 400~500 克,水果每天 100 克为宜。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也应尽量少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肾病,或服用螺内酯、贝那普利、缬沙坦等药物的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钾,以免引起高钾血症。

控制血压,还应注意健康生活

规律运动也能帮忙降低血压。

建议每周进行 5~7 次,每次 30 分钟的运动。

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项目均可选择,以运动时心率接近但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为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做到这些的同时,别忘了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性格,减轻心理负担,纠正不良情绪。

在控制血压的路上,要从了解自己吃进去的食物开始,控制糖和盐的摄入,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听从医生指导,让血压安全平稳地降下来。

怎样选择降压药

1.对老年低肾素、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用利尿剂或长效钙通道阻滞药;伴心力衰竭及肾病(如糖尿病肾病)者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

2.老年高血压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者,多伴有血容量多,易诱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可选用利尿剂,一般不用β受体阻滞剂。

3.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者,可选用钙通道阻滞药、ACEI及利尿剂。

4.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和比较温和的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同时补钾;顽固性高血压可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药、ACEI和利尿剂。

5.青年高血压伴有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

6钙通道阻滞药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不适用于产妇,但可用于妊娠早期。

7.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影响对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这类药物。

8.高血压患者如患有抑郁症,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和多塞平,因为多塞平有促进升压作用,复方降压片中的利血平可引起抑郁。

9.卡托普利不宜与吲哚美辛合用,否则降压作用较差,并可引起高血钾。

记得分享哦~监督自己少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