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教育工作者谈小升初“摇号”

文/赵永刚

1,升学是公共产品,优质教育不是。40年前乃至于几千年里,优质教育从来都是奢饰品,是中国社会基于家学,社学,书院之后的科举,是士族标配。从而民众把升学理解为升官发财的途径,但不是教育,而今,普惠教育蛊惑了民众,混淆概念,造成了一群饥饿的人,拿着教育说升学。客人来了,酒菜还在生长,远没有备齐。

2,不懂教育的社会和家长造成了拥堵和恐慌。教育之本在于通识,因材施教,可以是普通的劳动者,可以是学问人,都看着五大的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往里冲,试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有没有务实,理性,科学地对待孩子?负责地教养孩子?

3,学校教育只解决万一。教育之责,在养不在教,家庭家学,社会教育为大,学校教育次之,一味把孩子教育寄托于学校,缘木求鱼,得不偿失,自己的娃自己最清楚,生产线搞不出工艺品。

4,功利和投机是最大的教育之恶。教育本在于进步,文明,责任,思想,家长花钱投机,学生力学功利,学校升学率大旗高举,不乱才怪。

5,教育是需要财力的,是社会长远和谐性的润滑剂。教育不均衡说到底是地区财力的体现。房地产建校惹纷争,是教育的公益性和商业的驱利性的矛盾,教育的讨薪是地方财力的吃紧,谁都知道教育的意义,但要拿钱说话。

6,小升初的摇号,是不公平的公平,是教育畸形发展倒逼政府的无奈之举,是久病塌前的割腕之痛。问题谁都知道,但有好的办法吗?刹车制动,肯定要付出小集体小团体的利益,第一年不适应,慢慢就习惯了。

7,观念很重要。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价值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事务只能用历史观和社会学思维去判断,我们的社会正在回归,教育也在破冰,学校也在突破,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正在形成,重塑。阵痛会有,一切向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适应自省者兴,沉溺牢骚者退,顺应进取者成!

8,祝贺摇上的孩子和家长——至少可以放心计划暑假生活了。但一定要记住,从小学到初中适应很关键,初一决定中考,求学长征路上一次机遇战而已,还有恶仗,硬仗,总不能都靠运气吧。

运气这个事清华不相信,北大更不相信。没摇上的继续准备面试吧,时风日尚,天道并非偶然,酬勤酬善酬日久天长,持之以恒,善待者天人合一。祝福所有的学生们,学习进取是天道,态度,习惯,目标是王道,思考,突破,创造是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