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群里埋怨发“电子版”作业,老师解释完家长纷纷“道歉”!

现在小学,中学的老师动不动就发“电子版”的材料和作业?说是选做题,实际上,老师课上一般都会讲评这些题目,而且甚至有时也会公布学生完成的情况。

这一点让家长很烦!“既然你要求学生做,为什么不直接统一打印完发下来。“发电子版”家长还要找地方打印。不然就只能买打印机。”

事实上,老师有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学生“减负”政策中对“学生作业量”有严格的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学生要求“减负”,家长需要“成绩”,教师...

随着学生“减负”行动的推进,义务教育“免书杂费”落地,教师在“布置作业”这件事上陷入绝望的“被动”。

作业布置多了,家长会说你增加孩子负担;作业布置少了,家长会说你工作懈怠懒散。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们有作业,章显出老师的无能。如果老师能真正的利用上课时间,科学施教让每一堂课都被学生理解,请问何来作业?学生课下在作业堆里爬,老师们业余时间在干什么?

但事实上,虽然现在各地要求“小班化”教学,但现有情况下,一个班级都有40+,更高的有60+,教师精力严重不足;另外,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绝顶聪明”,但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绝顶聪明”。也只能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孩子对知识重复记忆巩固,以便学生真的“绝顶聪明”!

近年来,也有好多教师因为没有“布置作业”而惨遭家长举报。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淘汰机制”没有改变,成绩的好坏仍然着影响着教师的“绩效考核”,家长的“面子”,孩子的“未来”。

自从教育部门提出给学生“减负”后,因为老师不能给学生补课了(晚自习等)——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一些家长又不敢把自己的子女拿来做牺牲品、实验品,因此只能到社会培训机构去“补”。这导致了社会培训机构十分“火”——甚至懂不懂教育的人都来办培训机构,家长付出的财力和精力更多,但效果不一定更好。成绩得不到提高。

教师通过“电子版”作业的形式“曲线救过”

有学校和教师称,“我们就一层夹心饼干,夹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间,心里也难受。”为此,不少教师采取了曲线救国,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买点教辅资料。而不少的家长也“毫不迟疑地按老师要求又购买了教辅书”。

不要以为这样教师就“高枕无忧了”,错!教师为了“教授”统一,一般会指定那一本教辅。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饱受很多家长的“诟病”。说教师收受“书店”贿赂,因此被投诉举报,很多教师却因为违反“减负”政策而被警告、取消评优资格,甚至丢掉“教职”。

发“电子版”作业就此应运而生。有的家长反问“为什么不统一打印发下来?”。

首先,“打印费用”怎么办。打印费用学校出还是教师出,还是你出。不要以为学校教育费用多充足,现在很多学校打印一张纸都需要签字登记。

其次,即便是打印费用“教师”自掏腰包,家长举报怎么办。谁能预料某一天哪位家长心情不好,说教师作业太多,违反“减负”去学校教育局举报投诉,那可真是人证物证俱全。不要说没有这种不懂事的家长,应该是不少。

最后,终于家长理解教师了,学生举报怎么办?不要以为现在的孩子做不出来,他们人小鬼大的很,他们真的不懂事起来,谁也没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不是儿戏。

现实中,指手画脚的人太多。老师需要顾忌的太多,需要迎合的太多,需要避雷的太多。老师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求有功受到嘉奖,但求无过不被举报。

但是有些事情,家长必须要明白:淘汰机制的存在决定学习负担始终存在。比如,初中毕业只能有一部分学生考上好的高中,高中毕业也只能有一部分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这就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要遭到淘汰。要想考上好的学校,必要的课业负担还是该有的。“减负”口号,本身就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下“选出来的成功者”喊出来的,其实他们也要求自己的子女要能适应这种选拨制度的。

请不要责怪教师发“电子版”作业,他们也是“被逼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