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求助……都说“水果市场不好”,为什么还有人拼命往里挤?

在本周一周二的2018首届全国柑橘农技峰会上,学农君听到了各方柑橘大咖分享的经验。本来今天是想写一篇关于今年柑橘市场行情的文章,但是搜了一下本周热点,发现还有些事情必须提一提。

先跟大家说句不好意思,今天可能又要写一些负面点的信息,但之所以要说这些,不是为了吓唬谁,也不是为了卖什么,只是想给大家一个提醒——该注意的必须注意,如果稍不注意后果可能会很惨

一、‍天公,不作美

开头第一句话,提醒大家——今年一定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

为什么?因为今年天气其实真的不太好,月初的第四号台风开始,这个月在我国及周边已经出现了两次台风(第六号台风现在也在蠢蠢欲动,准备生成)。

当然,也有果农说台风其实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可能台风只是没对柑橘产生太多影响,但是这几天暴雨已经造成了广东多地荔枝出现了严重的裂果情况。

当然,其实荔枝伤的还算轻的。在北方多地,因为又下冰雹了,造成多地的苹果、西瓜严重“受伤”,看得让人真的特别心疼!

学农君已经不记得这是今年第几次下冰雹了,只记得前几次冰雹对苹果的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一次,无疑是给国内苹果产业雪上加霜……

二、生意不好做?‍

天气不好是天灾,而今年果农们遇到的又不只是天灾。从年初砂糖橘跌价,到衢州椪柑集体倾倒掩埋,再到近期的芒果滞销、菠萝拍卖、蜜桃成“苦果”……

前面提到的荔枝,价格也普遍在5元/斤以内。好像水果市场就是噩耗连天,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但是,今年市场真的差吗?学农君查了一下今年的水果市场——

砂糖橘虽然跌价了,但是今年最开始的时候收购价是高于去年同期的,只是后来赌后期赌输了;海南芒果滞销,但是三亚芒果在第二届中国果业零售商大会上签约意向金近8000万元;荔枝市场表现不好?但东莞的桂味能卖8-15元/斤,至于塘厦红更是卖到了30元/斤的产地收购价;……

三、问题到底在哪?

今天,学农君看到大家都在刷一条消息——房地产商“碧桂园”宣布要进军农业。而除了碧桂园,其实很多国内的大公司也都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了农业之中。

所以,国内的水果市场惨吗?如果惨,为什么那么多大公司还要硬着头皮往这里面挤?以今年沃柑的市场为例,大家归结沃柑降价的原因,有两个——①砂糖橘影响②扩种。

关于沃柑市场如何,学农君以后还会单独写一篇前几天柑橘峰会上大咖们的观点,今天只是简单提一下。沃柑的降价与砂糖橘有关,但扩种其实还远没有到能影响价格的地步

“最初一公里”未完全打通——“田头市场”发展缓慢,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产地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流通成本高——由于预冷、冷链发展滞后,农产品在运输中不仅损耗大,还有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市场信息不畅——主产区和主销区产需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市场需求与生产供应无法有效衔接。

总而言之,不是因为蔬菜、水果没有市场(有些超市的水果特别贵,照样有人买),而是在流通环节中出现了不畅,造成“卖不出去”的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追求产量,而对质量有所忽视。如果有认真研究过,为什么有些品种能卖几十元一斤?除了本身品种的优势外,种出的高品质也是不能忽略的。

比如邓子牛老师在峰会上提到的岩鱼头的宫川温州蜜柑,50元/公斤的价格是品质抬到这个高度的!

四、做农业,像乘船

昨天,学农君看到了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的一个观点——农业就像乘船

为什么农业不是车?因为车是随时可以下的,但是船却不行,不到目的地或者中转站,是不能下船的。如果一定要下呢?那你就要脱掉衣服,放弃船上的一切……

所以,做农业不能是一时兴起,要做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一定要有规划有准备地去做,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你可能还没上岸就会被淹死在水里。

农业,不好做。但做好了,你或许能发现一座大宝藏!既然做了,就认真勇敢地往下做吧!别怕,这条路,有天天学农,有学农君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