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 老骥伏枥——记城郊管委会汪公潭村第一书记朱勇

临危受命 老骥伏枥——记城郊管委会汪公潭村第一书记朱勇

发布时间:2018-05-22 16:41:49

“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一名老党员,就该有老党员的党性。”谈到临危受命接任城郊管委会汪公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朱勇如是说。

2017年7月,正值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尤为艰难的时刻,朱勇作为安源区法院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党员,接到组织召唤,接任汪公潭村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年近60岁的老党员,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基层,融入群众,将责任记在心里,将担当扛在肩头。

勤走访,开启凝聚民心新篇章

汪公潭村属于城郊涉农村,但又与城区接壤,村务繁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12人。

暖民心,做好精准扶贫大文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靠过年过节简单的救济,是不可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只有结合实际,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切实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才能真正脱贫。”朱勇说。

说干就干,且件件是帮助贫困户的实事好事。贫困户曾水玲本人无工作,眼睛高度近视,老公打零工,家庭无固定收入。朱勇联系帮扶单位安源区法院,为曾水玲谋得一份保洁员的工作,从此,这个贫困之家每月都有近2000元的固定收入;帮助贫困户谢桂芳的孩子成功入伍服役,减轻了家庭负担;与规划、土地部门联系,帮助颜迪香办理建房相关手续,解决其无固定住房困扰;联系爱心人士杨先生与汪公潭村建立长期对接机制,定期为贫困户送上爱心鞋……

一件件困扰贫困户的难事,朱勇都帮助解决了,也让他成为了贫困户口中的“家里人”“自己人”,有些贫困户还特地跑来扶贫工作室找他话家常,让这个“村官”帮忙为生活琐事出谋划策。

保稳定,奏响平安和谐幸福乐章

“一方稳定方能促一方发展。”朱勇利用二十几年的法院工作经验,用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尽力为百姓普法,帮助大家走出法律困境。

汪公潭的村民都知道驻村第一书记是从法院来的,有什么纠纷、有什么案子、有什么矛盾,都喜欢找朱勇说说理、普普法,都说这个第一书记没有冠冕堂皇,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法律讲解,都愿意听他的。曾某,是村里的老上访户,说话总是喋喋不休,通过朱勇专业的法律知识解答,每次到村里来反映问题都能安静地听从建议,高兴回家去;李某,因为经济纠纷和银行打了几年的官司了,在朱勇的帮助和银行庭外和解并成功拿到合理赔偿;陈某,因其违规建房遭到政府合理制止后多次在村部“一哭二闹三缠”,朱勇先是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讲解政策,并一次次实地踏看,无数次与有关部门衔接后,陈某终于充分理解政策,不再“哭闹”……

在朱勇的提包里时刻装着两样重要的东西——笔记本和降血糖药品。朱勇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年纪大了,怕忘事儿。降血糖药品是为了保证身体不出问题,只要身体不出问题我就坚持干下去,直到我真的干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