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与北三县交通一体化有了最新消息!这些项目已对接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是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孟宪明建议,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交通一体化发展,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近日,首都之窗网站发布了《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86号(经济发展类028)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同意孟宪明委员提出的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北三县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俗称的“北三县”,是指河北廊坊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这三个县市行政上隶属河北廊坊,却被京津包得严严实实,近几年北三县与北京尤其是城市副中心的联系日益紧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地域相接、互动性强,需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实现统筹融合发展。

从现状看,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目前缺乏规划统筹,城镇布局、生态空间、基本公共服务等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房地产过度开发、公共服务短缺、交通通勤压力大等城市病问题出现,严重制约了区域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以大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谭台治安检查站和观潮路警务站日均车流量达1万余辆次,早高峰上行通行率约400辆次/小时,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孟宪明介绍,目前数量庞大的就业者居住在廊坊北三县,每天穿过通州到北京市区工作,不仅路途耗费时间长,也推高了沿途交通流量。

会办意见中提到,市规划国土委已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启动编制《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通州区以及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为探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提出了新举措,搭建了协同治理的新平台。

从廊坊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伯在《廊坊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北三县将限定人口增长,限定城镇建设规模,构建生态格局,防止北三县贴北京“围城式”发展。

市规划国土委在会办意见中明确表示,同意委员提出的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北三县交通一体化的建议。其中部分项目北京已与河北北三县完成规划层面对接,部分项目还在研究论证过程中。

香河

具体来看,京秦高速连接北京通州、天津蓟县、河北秦皇岛等地区,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项目,项目建设对于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促进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缓解通州北部地区与河北省三河燕郊地区的现状交通压力以及带动道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京秦高速已纳入2017年/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计划2018年实现竣工通车。该区域道路网规划将合理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进出北京中心城区使用高速公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对北京副中心发展的影响。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除京秦高速外,还将形成徐尹路对接燕郊北外环路等骨架网络。

近日,京(北京)秦(秦皇岛)高速公路河北段正在加紧施工。京秦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通往秦皇岛、沈阳及东北地区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64公里,经三河、蓟县、玉田、遵化、秦皇岛等地。

在核心区南侧,也研究了通州连接大厂相关道路的骨架性通道。研究加强连接香河秀水街西延,副中心连接香河的骨架通道规划。

据了解,目前大厂与通州连接的大桥只有一座,就是友谊大桥。从大厂过潮白河到达北京境内后,一般需要走河堤路,开好几公里,才能走上去往副中心的大路。由于河堤路比较狭窄,早晚交通压力大,经常拥堵。因此,通州连接大厂的相关道路需求较高。

此外,市规划国土委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近期规划建设的M22线,即平谷线经由燕郊通勤客流走廊的方案优化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河北对接,深化两地规划整合工作,推动交通方面基础性工作,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