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的4个“中国特色小镇”有这些特色

2016年10月14日,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涪陵区蔺市镇、黔江区濯水镇、潼南区双江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万州区武陵镇

武陵镇位于万州区西南部,地处万州、忠县、石柱三区(县)交界处。全镇幅员80.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城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武陵镇被誉为“江边明珠”,是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环境优美镇、三峡库区全淹全迁移民一类重点集镇,也是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示范中心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卫生镇。

武陵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丰富。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居住,春秋时期曾为巴国都城,西晋泰始二年为晋武陵郡驻地。武陵镇在近代历史上享有“小万县”的美誉。境内遗址众多,共出土文物达2万余件,其中武陵汉阙为国宝级文物。名胜古迹有涪溪口遗址、麻柳沱遗址、武陵遗址群、木枥观遗址、河溪口、二面岩、四方山、汉文化古镇等。

武陵种植龙眼历史悠久,因三峡移民搬迁而砍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种植在晚清1870年,现武陵仅存100年以上古龙眼树4株,其中最大的一株年摘果1000斤。目前,武陵板凳龙已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武陵龙舟已列入区级非遗项目。

武陵镇还建有下中如美龙眼生态农业园、8000亩蜜柚基地、黄金雁谷龙眼生态农业园、石桥水乡湿地公园。

武陵遗址群 武陵遗址群是武陵长江沿线,上游从禹安村起至下游河溪口止这一段上考古发掘的古城遗址、墓群等历史遗存和遗物的总称,目前发现的有庙梁墓群、下中遗址、武陵墓群、大丘坪墓群、麻柳沱遗址等,历史跨度为旧石器至明清。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该遗址群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面岩 谷中植被丰富,多生灌木,也有野鸡、斑鸠穿梭其间,偶有野猪出没。二面岩谷中石壁上有一清代崖墓,现在还清晰可见。在二面岩溪谷的上段,有一条千年以上的茶马古道,曾是武陵商贸、交通的主要通道。在二面岩溪谷中段的梭口滩有一个落差10余米的瀑布,每当溪水上涨,溪水飞流而下,景象甚为壮观。

涪陵区蔺市镇

蔺市镇位于涪陵区西郊,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蔺市滨临长江,自古是长江黄金水道、重要水码头。渝怀铁路、茶涪路、沿江高速横贯镇区,建有火车站1个,码头2个,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蔺市镇历史悠久,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明崇祯年间设蔺市镇。民风纯朴,地杰人灵,清乾隆间,州牧袁锡夔以镇民逾年无讼事,旌以“君子乡”三字,就有了“君子镇”之美誉。

蔺市镇是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十大旅游名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镇、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大镇、重庆市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格风貌镇、重庆市党建示范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新干线试点镇。

蔺市镇农业经济发达,盛产优质稻米,是涪陵区的“鱼米之乡”,产粮重镇、疏菜基地,清咸丰年间,蔺市孟氏经营蔺市大米发家致富,至今民间仍盛传“蔺市坪的米”。蔺市镇有闻名中外的酿酒、酿醋、竹器、草编、熏制豆腐干、木器、铁器等民间工艺,其中蔺市酿酒业可追逆到明清时代。

蔺市镇规模以上企业4家,分别是海怡天集团、武陵建设集团、美心投产股份公司、鹏锦物流集团,带动了周边8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的就业。

蔺市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殷实,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辖区内可供旅游利用和开发的历史文化景观众多,有闻名川东的“龙门桥”古石桥,有东方剑齿象化石遗址、凤阳新石器-殷商遗址、战国至两汉墓群、倒向屋基宋墓群、雷家大院、安澜古桥“冰雪盟心”题刻、夏氏节孝坊等。有风景秀美的梨香溪、中西合璧的红酒小镇、100多平方公里的坪上田园自然风光,流传至今的龙舞、评书、戏曲以及特醋、油醪糟等民俗民风传统工艺、小吃33种。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四镇”旅游线路:美心红酒小镇旅游线路、君子古镇旅游线路、五马寺禅宗小镇旅游线路、堡子坪生态农业小镇旅游线路。2013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

黔江区濯水镇

濯水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渝湘高速、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濯水镇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7万。2002年GDP收入1.3亿元,是重庆市百个经济强镇、商贸重镇和中心集镇之一。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一河六泉”,利用地下冷水资源建设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成新桥村特种水产养殖园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濯水镇发展烟畜林经济,开发平坝农业综合园区。全镇稳定栽植烤烟10000亩,产量2.2万担,逐步扩展到12000亩,产量2.4万担;建设干果林(核桃)基地4000亩,培育发展了重庆市第一蚕桑村―龙门村,蒲花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园区是重庆市三大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濯水镇个体私营经济繁荣,市场交易红火。有中小型酿酒厂30余家,“泉孔酒”质优价廉,远销邻近省市,年产酒1500吨;有大型面粉加工厂1家,中小型15家。

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濯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濯水集镇(濯河坝)自古就是国道319线商贸重镇,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商贾云集,市场发达,素有“黔江第二城市”之美称。沿阿蓬江边的“濯水老街”,土家吊脚楼临江傍城而建,构筑了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青石板长街蜿蜒迂回,留连亘古的繁荣;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聚焦怡然自得的瞬间;更有由地方绅士发起,在濯水繁衍的古老剧种汉剧传唱至今。

旅游资源独特。濯水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旅游景点众多,有黄泥垞“红军渡”、龙潭“三潮水”、泉门“天生桥”、位于蒲花河东岸的重庆市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传统风情韵味独具,阿蓬江龙舟竞渡;土家吊脚楼风姿绰约;“绿豆粉”小吃回味无穷;古老汉剧品味古朴。

潼南区双江镇

濯水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面积104.6平方公里,人口4.7万。涪江、绵(阳)璧(山)公路过境。双江镇是一个集革命传统、历史文化、水光山色为一体的古朴小镇。

古镇因猴溪、浮溪如玉带环腰而得名,自古便是西南地区的军事、商贸要地。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余年。镇内古街石板铺路,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9条街道。

古镇历史文物遗存十分丰富,镇上现存有杨尚昆和杨闇公旧居、潼南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遗址永绥祠、清代巴蜀民居建筑群和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田坝大院、兴隆街大院、长滩子大院等大型清代建筑群20余座,这些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曾被参加全国第二届民居学术研讨会的全体代表誉为“全国罕见的清代民居群”。

古镇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即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规模大、颇具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20余座,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除文物、古迹众多外,这里还是革命英烈辈出的地方——杨尚昆、杨闇公、杨白冰、杨剑秋革命英烈均出生于此,廖静秋、陈锡武等著名科学家、文艺家的故乡也在此处。

双江镇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庆市红色旅游线、杨尚昆主席故里等众多品牌,为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