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玉米价格即将见底?6月或是决定秋收玉米价格的关键!

5月国内玉米市场利空氛围较浓,特别是在临储拍卖有序进行的背景下,月初开始玉米价格延续上月持续下滑趋势。但这波跌势持续时间并不长,毕竟现阶段市场流通的主要粮源集中在临储拍卖陈粮方面,

同时也是2017年产优质玉米供应青黄不接时期,“好粮好价”行情限制整体跌幅。此外,东北拍卖粮出库缓慢、运费上涨、企业刚性需求提价采购等利多因素支撑,本月玉米价格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

整体来看,5月玉米市场在价格行情走势方面并无亮点,基本是稳中窄幅震荡为主,且涨跌幅度较小。进入6月后,市场关注点依旧集中在临储玉米拍卖方面:一看拍卖粮质量、二看拍卖粮价格、三看成交情况,同时,优质玉米缺乏的背景下依旧支撑底部行情。行情宝预计,6月玉米价格或阶段性见底,整体行情震荡走势概率较大。

一、全国均价窄幅震荡 华北、销区阶段性反弹

5月国内玉米价格整体走势呈现稳中窄幅震荡行情走势。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国内玉米平均价格约为1872元/吨,较上月同期下滑15元/吨,月末出现小幅翘尾行情。

月初全国各地玉米价格基本都在延续上月跌势,上旬开始出现不同幅度的涨跌行情。

东北地区基层流通的主要粮源基本是临储拍卖玉米,以及零星少许2017年产优质玉米,价格走势基本呈现较为稳定的行情。而华北及港销地区的主要玉米来源也是来自东北,拍卖粮由于受到出库能力和运费上涨的情况,导致这些地区的拍卖粮供应不均,引发阶段性反弹行情。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反弹幅度及频率均较为突出。阶段性上调收购价的企业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库存偏低,提价补库收购;另一方面则是上文提到的拍卖粮入关数量暂时性减少以及运费上调,导致成本提升。不过,华北基层麦收启动,部分贸易商有意出售玉米库存资金周转为收新麦,局部出现集中售粮现象,限制玉米涨势。

北方港口拍卖粮持续出库,运力紧张,汽车运费增加,玉米到港成本提升。但是,港口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低迷,以自拍自集到港为主,港口价格稳中偏弱。

南方港销玉米市场整体运行较为低迷,特别是随着进口粮源、东北拍卖粮持续到港到站,用粮企业观望情绪较强。不过预售到货居多,可售粮源有限,加之成本支撑,贸易商报价下调幅度有限。同时,部分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存在较大需求,支撑当地行情。

二、临储拍卖“每况愈下” 好粮难以救市?

4月12日开启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以来,已经进行8轮竞价销售,进入5月后政策粮投放量也增加至800万吨。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追踪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政策玉米(包括临储玉米、分贷分还及定向销售)总投放量6076万吨,累计成交量3962万吨,成交率65.21%。大家知道去年全面拍卖成交总量是多少吗?2017年临储拍卖总计投放25周,成交量高达5751万吨。而今年临储拍卖仅仅进行了一个半月,其成交总量已经占2017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总量的68.89%。

不过成交规模超前并不意味着市场供应量的快速增长。由于物流环节紧张,拍卖粮出库依旧缓慢,5月拍卖玉米实际出库量预估为1000万吨左右,约占拍卖总成交粮源的三分之一。引发玉米区域性供应紧张局面的显现,带动了整个行情走势平稳的5月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

我们从今年的拍卖情况来看,成交率基本上维持震荡下滑的趋势。而2015年产粮源依旧出现溢价明显迹象,不过与2014年产粮源整体成交率对比的话,我们发现,2014粮源似乎更受欢迎。一方面由于2015年粮源拍卖底价偏高,另一方面则是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时出现的“华北粮倒流”的现象,因此质量遭到质疑。这也为6月玉米行情走势埋下伏笔,届时2015年产粮源将成为市场供应主力军。

三、美国高粱将再入中国 市场很忧伤!

5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依据商务部2018年第38号公告征收的反倾销临时保证金如数退还。也就意味着,美国高粱将继续以偏低的价格重返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还承诺要加大美国农产品进口量!

近两年,进口粮食对我国玉米市场造成的冲击逐渐加深。特别是2015年,高粱、大麦等玉米进口替代品粮食进口总量突破3000万吨,这也是导致国内玉米价格进入长达三年的下行通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进口的高粱基本都是来自美国,按照2017年美国对华进口高粱475万吨计算,涉及贸易金额达到10亿美元。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口玉米38万吨,远高于3月份进口量6万吨,去年同期进口量为零。4月份中国大麦进口量为11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6%,比3月份的86万吨增加30.2%。4月份中国进口高粱6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87%,较3月份的570,014吨增加12.3%。

尽管前期中美贸易问题升级,我国出台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按理说进口量应该有所下滑。不过,因为买家赶在中国反倾销裁决之前大量采购了高粱。而玉米方面则是由于进口玉米比国产玉米便宜好多,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出现集中采购。

这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农户、贸易商。在春播之际,还要考虑未来进口粮食对市场造成的新的冲击。据行情宝了解,不少贸易商已经囤积不少国产高粱,坐等涨价出售。看来,现在唯一能做的不是等价,而是想办法不赔钱卖出去……

四、需求低迷是国内玉米市场的“硬伤”

玉米价格的涨跌与猪价之间不存在特别直接的关系,一般需求端基本是与猪只多少有关。尽管前段时间猪价出现连续反弹行情,不过市场生猪存栏水平依旧偏低。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4月份生猪存栏量比3月份下降319.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52.467万头,较上月下降47.6万头。而且猪价反弹主要由于低价引发的惜售导致屠企收购难度增加,进而带动了一波价格反弹。因此,存栏水平偏低依旧是限制玉米饲料需求的主要原因。

深加工企业虽然开工率维持高位运行,但下游产品的消费均处于淡季,企业整体出货不快,压力仍存,对原料玉米采购多保持安全库存,按需采购。

这里还要谈一点:深加工补贴。东北地区加工玉米补贴的限制时间是到6月30日,在此之前部分企业还是在尽可能提升开机率获取更多补贴。不过,我们上文也提到:企业开工率高位运行,但下游产品消费却处于淡季,因此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为了补贴而加大产能产出,他们也会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玉米采购。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进入6月,我国玉米市场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就是说利空、利多因素均颇多。行情宝预测,6月玉米价格或出现阶段性探底行情整体行情震荡走势概率较大。

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拍卖玉米将逐渐成为秋收前市场主要供应粮源。目前,2014年产临储玉米剩余不足1800万吨。因此6月开始,临储玉米拍卖的主要粮源将集中在2015年产玉米。从拍卖低价上来看,基本上比2014年产玉米高出50元/吨。若按照市场价格逐渐贴近拍卖底价的行情走势判断的话,物流运输成本增加,届时拍卖粮出库成本价跟随向上拉升,玉米市场或受提振,6月中旬之后玉米价格将比前期有所上调。

但这里有一个潜在利空因素:6月中旬之后也将是前期成交量集中出库时间段,因此在有效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将限制价格上涨幅度。

这里我们多次强调的一点就是优质玉米!基层贸易商手中仍有一部分优质粮源,这在“临储陈粮横飞”的现阶段市场尤为抢手,特别是进入6、7月之后,基层的当季新粮基本售罄,因此行情宝建议养殖户及用粮企业在价格回落之际对优质玉米进行补库,为后期的价格上涨做准备。

对于秋收之后的玉米行情判断,我们认为要参考两点:天气、进口。目前根据各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来看,吉林中部主产地区与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出苗延迟现象,某业内机构已经断定今年东北玉米减产已成定局。因此,到了秋收前夕种植面积及天气的炒作或将带动玉米价格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