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和互聯網有什麼關聯?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一下

先說互聯網

最直接的理解,它就是一張網,包住了地球

這就是一個工具,或者說是一個信息通道,同時在通道的各個節點上,加裝了服務器用來存儲數據。

拿一個省的高速公路運營比喻成省內互聯網比較合適:高速公路就是跑汽車的通道,收費站就相當於一個節點,收集並保存了你的車輛行駛記錄。

各個省的高速公路打通後,就相當於是國內的互聯網狀態。

全球各個國家的互聯網熔接起來,也就組成了現在的互聯網(Internet)。

全球的互聯網有最基本的10幾個根服務器,其中一半在美國。根服務器又被稱之為公網服務器。

有人會問,我的個人網絡如果不熔接進公網,可以麼?

當然可以,這種就叫做局域網了。

比如,你家裡買一臺服務器,安裝了數據庫後,通過交換機、路由器,你家裡的電腦就可以直接訪問這臺服務器了。

這臺服務器只屬於你一個人,你可以在上面存儲你的所有東西,比如安裝一個吃雞服務器端,然後你就可以一個人玩吃雞了,如果你一個人寂寞,你可以把你的左鄰右舍都拉進來一起玩,還可以向他們收費。

如果你的服務器,又連接了別人的服務器,那麼你們2人的數據都是可以互相訪問的。

把全球所有的服務器都互相連接,就組成了全球互聯網。

實際上,互聯網是有“點、線、面”組成的,只要全球的根服務器正常,互聯網就不會斷。因為都是互相訪問的,而不是單線訪問。

再說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又可以叫互聯網+

AI原理,其實是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需要軟件+硬件+網絡共同完成的,

軟件:這個是需要編程的,編程的基礎就是基於互聯網的數據收集,還有更加合理的思維邏輯循環。

硬件:配合軟件來時時完成某些動作的

網絡:指令的傳輸方式

拿自動駕駛汽車舉例:

軟件:是需要編程的,需要把汽車各個零部件都要編程到軟件中,

硬件:傳統的汽車零部件意外,還需要為軟件配置服務器、防火牆、數據庫等

網絡:利用現有的手機網絡,或者衛星網絡來實現指令的實時傳輸,誤差0.1秒都有可能發生車禍。

實際上,自動駕駛汽車,你可以理解為玩電腦遊戲,在你開啟了自動駕駛模式後,就相當於你的遊戲開啟了掛機模式,你的外掛為你設置好了遊戲循環過程。掛機模式的指令都是通過外掛軟件來提前設置好的。

如果遊戲更新了,你的外掛也是需要更新的。

遊戲掛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而自動駕駛汽車,因為路況不一樣,所以需要指令實時更新,所以需要實時連接到服務器,實時接收指令。這臺服務器一般都是汽車廠商自家提供的,只不過這臺服務器接入了公網,你通過互聯網可以訪問到這臺服務器而已。

未來,也有可能,比如特斯拉發射幾十顆衛星,專門作為自動駕駛汽車上網專用,再配置很多服務器,存儲數據和指令。

那麼你的自動駕駛汽車就是通過衛星專網訪問數據庫,而不是通過互聯網訪問。

這套網絡,實際上就是局域網的概念了。

因為通過互聯網訪問數據,是有高風險的,很容易被黑客劫持篡改了數據,所以,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只是炒作概念,並不能實際商用。什麼時候你接受發發送指令100%能安全了,自動駕駛汽車才可能被商用。估計要20年以後了。

以上,分別解釋了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總結來說互聯網是一個工具,是一個平臺,通過它可以完成傳輸、收集存儲的作用。

而人工智能,是一種應用,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來自動智能實現某些功能。

一個是工具,一個是如何高效使用這個工具。

比如你從北京到海南旅遊,你可以選擇坐飛機、坐火車、自駕、輪船都可以到達,所有的交通手段可以比喻為互聯網,網絡已通。

實際旅途中,你選擇了坐飛機到廣州玩2天,然後坐火車到湛江,然後坐輪船到海口玩2天,然後租車自駕到三亞、博鰲、東方自貿區、五指山,海南島內逛個遍。

這樣也可以叫做智能旅遊,反正旅遊嘛,多走多看,心情好最主要。當然你可以選擇直接坐飛機到三亞玩。只不過旅途中的很多風景你都看不到了。

如何選擇,就等同於制定“人工智能”方案過程範疇。

很多旅遊網站,也都在逐步上線這個推薦的路線,實際上推薦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工智能思維來實現的。

希望我的解釋能夠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