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中国美食地图—盘点史上署名“东坡”的中国美食(看饿了)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排一个“名气热搜榜”,苏轼一定排入TOP5,说不定能杀进TOP3。在中国各地可见的东坡书院可见一斑。


苏东坡不仅仅是大文豪、大诗人、大词人、大书画家……还是一个地道的大吃货。大文学家余光中就说过,“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黄州——有了东坡肉,不再抑郁。黄州有句俗语:「稻草系猪猪不跑」,因为猪都太肥了,跑不动。在当时富人是不肯吃猪肉的,而穷人也不会吃。但生活窘迫的苏东坡却爱死这个猪肉了,兴起之时,还要为其《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惠州——有了羊脊骨,不再忧愁。苏轼被贬惠州时,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苏轼在吃这些在羊脊骨间的碎肉,吸骨头间的骨髓时,竟吃出了海鲜虾蟹的味道。苏东坡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吃法,还调侃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儋州——谁也别跟我抢生蚝。被贬儋州,苏轼的「魔爪」又伸向了生蚝。他曾写信给他儿子: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翻译过来就是,「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怕朝中士大夫跑海南来跟我抢。」
在苏东坡去世前3个月,他曾写过这样一首类似一生总结的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起伏,但他最想夸耀的并非高居庙堂的时光,而是遭受贬谪的岁月。他在孤寂与悲凉的人生境遇里,还不忘创造美食,传播美食。他用那颗洞察世事的心创造了只属于他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