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共发展」金银花生“金”吐“银”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扶贫经”

“你看,要挑选这种成熟饱满、花色正好或是接近青白颜色的花蕾,不要幼蕾,也不要带叶子。”今年57岁的路香芹小心地用手捏住金银花底部,正在熟练地采摘着花蕾。

5月,正是金银花绽放的季节。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福森金银花扶贫产业基地迎来花期。而金银花种植、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像路香芹一样方圆几十公里内的数千农民,每年5月到10月的摘花季节,便会来此务工。

但路香芹和村民手中的金银花,并非是这里的“特产”。2011年北京市在这里对口支援首个农业示范项目,具有独特固土保水作用的金银花入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作为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九重镇为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和水源地农民致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金银花种植业,县财政每亩地补贴500元,免费提供种苗,”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说,2012年,九重镇与淅川福森药业集团合作,利用北京对口支援协作项目资金,率先在唐王桥村建设了金银花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运作。

今年,该基地九重唐王桥、周岗、香花胡岗等种植基地所栽植的金银花全面进入盛花期,金银花采收战线也随之拉长。采访当天,淅川县的室外温度高达30度,虽已到中午,但仍有十多位村民在基地里忙碌着,他们一边采摘,一边唠着家常。

“这样的扶贫模式,辐射带动基地周边23个村2000余人日常就近务工,350多户贫困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就地务工和订单金银花等形式实现了脱贫致富。”卢捍卫说道。

目前,淅川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年形成产值3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未来五年内,金银花在全县范围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即将建成的环绕丹江口库区的“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年可形成产值10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