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感悟:孩子成绩提高奖励可以,但不该拿物质奖励来换成绩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是一个聪明、乐观、阳光的小男孩。由于和我接触的比较多,小家伙在我们面前无拘无束,非常愿意和我交流,有时候还把他的“小秘密”透漏给我。

前两天,我在体育场见到了他,一眼就看见他穿着一双崭新的球鞋,如果没有猜错一定是新买的。果不然,他一见到我就向我炫耀他的球鞋:“瞧,李宁的!400多呢!”“好阔气,你爸也真舍得呀!”我说。“我爸才舍不得呢,是他答应我如果期末考试我能考到前三名他就给我买一双‘李宁’的。我考到了,所以他得兑现。我们班张越那双是300多的,我这双要400多呢!”小家伙神气十足的给我说。

很显然,我能看出来他很高兴、很满足。但孩子的高兴和满足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我的同事这样奖励孩子到底对不对。但在我看来,孩子今天的表现给我传递的并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信息。从孩子身上我至少获得了两个信息,一是成绩考好了就能得到奖励,也就是说学习不是凭兴趣,而是为了获取奖励。二是和班级内的同学之间攀比,我的鞋好,所以我就满足和骄傲。

心理学家德西曾用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教育心理问题。他说:“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如果把这则寓言故事迁移到同事家孩子身上,那就是:“你才给我买了一双‘李宁’,你才给我买了一辆单车,你才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你知不知道,我学习有多么的辛苦,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你学习了。”

德西讲的故事中,老人的方法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就拿同事给孩子奖励这件事来说,成绩能考到前三名就能获得一双400元的“李宁”,那如果成绩能考到第一名,能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呢?五年级是这样,六年级、初中、高中呢?

学习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主动和兴趣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正是因为这种不恰当的奖励,把孩子原本有的主动和兴趣消减,使孩子变得被动和唯利是图。我不得不说,这种奖励方式很危险。

这两年,我在学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有些班主任在评价班级小组时采用了物质激励,奖励小糖果,奖励学习用具等等。后来,我叫停了这种做法,倡导班级评价以教育引导和精神激励为主。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在教育引导孩子学习方面,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促使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当然,有时候,必要的奖励也应该有,但必须适当、适时、适度,最好不要太过,更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