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去看别人的行车记录仪

《大佛普拉斯》这个名字念起来很像是什么!?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

这是因为导演之前拍过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资金去运作一部长片之后,就把长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

故事的主角是两个社会的底底底层的人物,一位叫菜埔,帮大佛工厂守门,美名其曰夜间警卫人员。

一位叫肚财,捡破铜烂铁为生,美名其曰资源回收员。

他们就像人间抛弃的两个异类,异类和异类之间相互依靠,变成了好哥们。

他们两人最自由的是人间喧闹过去之后,在夜深人静之时,肚财去到菜埔的守卫室,两人看一些肚财捡来的黄色杂志,还有一些觉得可以消遣的“垃圾”为生活的滋润。

在某日,肚财没有电视节目下不了饭,于是决定让菜埔把老板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拿下来,两人开始看起来别人的行车记录视频。

起初只是听到一些激情聊天的片段,两人像打开了一个彩色的想象空间,开始欲罢不能,把老板的行车记录仪都拷在电脑上。

从此之后杂志也不看了,电视也不开了,下饭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老板的行车记录视频。

但此后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却发现了菜埔老板不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老板居然是秃头,原来他一直是戴着假发。

当然,这只是前菜,真正的惊天秘密是,行车记录仪拍下了老板杀掉前任的所有记录,包括在杀死前任过程中用力过猛,把自己的假发甩掉了。

于是,菜埔和肚财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中。

《大佛普拉斯》除了主线以外,还放置了很多闲笔。所谓的闲笔,就是讲述故事主线之外的很多小插曲,用来润色影片的主题。

比如认肚财做为唯一朋友的释迦,比如肚财被抓的那一段,比如肚财遇到要自杀的胖子等等。

这些都意味着一个主题——阶级。

影片中的黑白和色彩的对比,是一个重要的影射,电影的旁白也提到:“有钱的人生是彩色的,贫穷的人生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的影片几乎都是黑白画面,也借此说明电影是从贫穷阶级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

而到了菜埔和肚财看行车记录视频时,则变成了有钱人的视角,也就是彩色视角去观看这个魔幻的社会。

比如戴立忍饰演的启文老板,和小妹妹开车进入创意车位酒店时,各种眼花缭乱的星点,在肚财和菜埔眼里,就像做梦一样的感觉。

片中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就是说到超市收营员的机车,是粉红色的,于是给了一个颜色。

表面上看来是起到搞笑作用,

但实则从这个画面能看到,这是这一群阶级的人们,唯一能在这个社会苦中作乐的闪光点。

影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搞笑桥段,比如肚财对菜埔说:“你老板叫Kevin(洋气),我只能叫肚财(土)。”

这些刻意调侃自己的桥段,把自己身份放得很低,让观众在笑出来的背后,带着一种酸楚,同样身而为人,为何阶级的差距就如此之大。

此外,整部电影用了很长的篇幅,让我们普通观众慢慢的融入到他们的视角,用了很多和主线无关的事件,去让观众真正体会到他们生活的现状。

之后再把启文杀人事件展露到肚财和菜埔眼前,此时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们看到杀人案件,不是去报警,不是去抓住启文。

而是选择了去算命,去保平安这样荒谬的做法。

因为在他们的视角,没有所谓的梦想,尊严,更没有什么公平和正义。

对于他们来说,看到上层阶级的恶,就等于给自己判了刑,为自己减刑的方法,就是祈祷这个恶不要来找到他们。

而最后两位主角的命运,依然没办法通过这个秘密而改变,反而真正的让自己陷入了险境。

影片虽然没有明说菜埔的真正死因,但是暗喻已经十分明显,肚财在片中没有喝过酒,也不嗜酒,说他是酒驾出的车祸俨然不是事实。

但更重要的是,谁又去管一个捡破铜烂铁的人的死活呢?!

这个时候不要以为结局有反转,认为菜埔会因为好友的死,而变成了正义的化身,去揭发他老板启文的恶行等等。

相反,菜埔想到了自己病重的母亲,他想要在自己出“意外”之前,把母亲安顿好。本来想托付给那买眼镜的叔,但没料却被叔反将一军。

讽刺的是启文接下了菜埔的烂摊子,因为他了解花一点钱收买一个胆小如鼠的人,总好过花大价钱和风险去干掉他。

影片最后的大佛隐喻也很深,大佛在影片中没有一处不是讽刺。

原本佛祖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但最后却变成了有心人眼里操控权欲的工具,尤其是在大佛完成的时候,佛法会的人去验收,之后变成了互黑的争斗大会,每个人看似心平气和,但实则暗流涌动。

又比如启文在大佛的眼皮底下,亲手干掉了叶女士,讽刺的程度可想而知,一位制作大佛的虔诚艺术家,居然在自己制作的大佛前,杀掉了叶女士,还把叶女士的尸体放入大佛里面,这胆子也是够大的。

之后一场台风,像报应一般,把整个制作大佛的工厂吹得东倒西歪,无法修复。

最后的佛法大会,大佛也显灵一般发挥他的功能,去揭露启文的罪行。影片此时戛然而止,但观众心里已经清楚故事的结局。

结局上虽然有一种:“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不到”的感觉。但这只是结尾的表层含义,结尾更深的寓意,是敲醒做佛法会的人,敲醒观众,敲醒世人。

就算之后佛法会的人没有开佛验尸,甚至是佛里面根本就没有尸体,但大佛的“警钟”,着实在点醒人们,关怀和爱,不要只是嘴上念念,要用行动去实现。

关注《大聪看电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