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 感動齊魯——“齊魯時代楷模”殷樹山發佈儀式側記

18歲參軍,20歲入黨;

25歲資助第一個貧困學生;

55歲離休後紮根社區,將義務清潔員、綠化員、巡邏員、治安員、宣傳員、黨建指導員等角色挑於一肩,一干就是36年;

91歲去世,和老伴雙雙捐出遺體貢獻於醫學研究……

環翠區塔山社區老黨員殷樹山

用其一生,踐行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輩子”

的殷殷初心和錚錚誓言。

為大力弘揚

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

追授殷樹山同志

“齊魯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5月25日晚,

發佈儀式在山東電視臺

融媒體資訊中心演播廳舉行。

今天,讓我們來看

《威海日報》的報道

接過你的旗

發佈儀式一開始,一則長達14分鐘的視頻短片,重現了殷樹山衷心向黨、躬身為民的一生。

視頻中,身體消瘦卻精神矍鑠的殷樹山和老伴劉綵鳳,一人一把掃帚,春掃塵土夏掃雨,秋掃落葉冬掃雪;頂著眾人的非議,清理社區小菜園,帶著居民植樹栽花;精心打理愛心書屋,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照顧社區孤寡空巢老人,節令食品、愛心菜一年到頭送不斷;助學、擁軍、扶貧、幫弱……

就像塔山社區原黨支部書記、主任林淑卿所言:他做的太多了,只要是對居民、對社區、對社會有用的事,只要是正能量的事,他都做。

心裡裝的全是別人,唯獨沒有自己。殷樹山和劉綵鳳全部的收入來源就是離退休金,卻先後捐出了100多萬元用於助學濟困。為了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老兩口一直過著極度節儉的生活。

一頂帽子戴了30多年,一條圍巾圍了40多年,自己吃的是稀飯、地瓜、鹹菜,卻每個傳統節日都包餃子、湯圓、粽子等,無償送給社區的老弱孤殘。

視頻短片過後,上演了情景劇《接過你的旗》。受殷樹山夫婦關懷照料,從一個“野孩子”成長為一名正直陽光好青年的於家樂,被殷樹山夫婦感化,加入社區志願者服務隊的社區居民劉德平,以及在殷樹山夫婦影響帶動下,69歲入黨的老鄰居曲慧芳三個人物的扮演者,依次上臺,動情地講述了和殷老之間的感人故事。

他們也代表塔山社區的居民,說出了共同的心聲:接過你的旗,將你凝聚了20多年愛心的書屋開下去;接過你的旗,將你清潔了30多年的社區街道掃下去;接過你的旗,將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用實際行動傳下去。

初心永不忘

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中走來,殷樹山說:“今天的好日子都是黨給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聽黨的話,有什麼理由不為黨工作。”

1946年,殷樹山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入黨的那天起,他就把為黨奉獻一生作為了自己的終身誓言,先後在榮成縣委組織部、威海市委辦公室、威海市外貿公司等單位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愛崗敬業,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1990年,殷樹山正式離休後,繼續把對人民群眾的大愛延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生命踐行了一位共產黨人至忠、至純、至誠的高貴品質。

在殷樹山資助的數百名學生中,一個叫趙傑的孩子,是他們夫婦多年的牽掛,也是他們心中的驕傲。

趙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一次公益幫扶活動上結識了殷樹山夫婦,從此兩位老人就一直資助他,直至大學畢業。

2012年,趙傑萌生了去當兵的想法,“老兵”殷樹山得知後,高興地說:“參軍入伍,當兵好。當兵保家衛國,我支持你。”

2012年12月10日,是趙傑新兵入伍的日子。那天晚上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吵吵嚷嚷的車站大廳裡,趙傑一眼看到了相互攙扶而來的殷爺爺和劉奶奶。趙傑沒有想到,在這麼冷的夜晚,這麼大年紀,兩位老人還親自來到車站為他送行,一股熱流湧進心田,眼眶瞬間溼潤了。

如今的趙傑,已是威海市公安局臨港公安分局的一名幹警。25日晚,他站在演播廳哽咽地說:“我之所以選擇當兵,很大程度上是受殷爺爺影響,是他講述的革命故事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影響著我、鼓勵著我。”

老兵的情結,一直深植於殷樹山的內心。

殷樹山的孫女殷玉明眼含熱淚講述:“每年除夕爺爺奶奶都是陪社區裡的獨居老人一起度過,所以我們家的團圓飯總是在大年初一,而飯前就是爺爺上紅色教育課的時間。”

“我們一家團圓,坐在這裡吃這麼好的東西,得想想當初有多少革命烈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拋頭顱、灑熱血,要是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怎麼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殷樹山的這段話,年年都講,每一次他都熱淚盈眶。

繳納大額黨費,是殷樹山夫婦表達對黨的赤誠的方式之一。十多年間,兩位老人先後繳納了12萬餘元的特殊黨費。

市委老幹部局的王燕永遠也忘不了,2017年5月12日,她又接到了殷樹山老人打來的電話:“王啊,我想代表老伴兒,再繳最後一筆黨費,還得麻煩你們上書屋來一趟。”此時,距離劉綵鳳去世不足一個月,而殷樹山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

王燕和她的同事來到書屋後,殷樹山用他那枯瘦如柴的手擅抖著打開一個破布袋子,輕聲地說:“老伴兒生前存摺上有1萬6千元,我又湊了4000,這是老伴兒的一份,還有2萬是我的,一共4萬元。老伴走前就惦記著這個事,我得替她完成,代表她最後為黨獻出一點心意。”

他還說:“只要我活著,就要繼續繳下去。”然而,這卻成了他繳納的最後一筆特殊黨費。100天之後,殷樹山因病逝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即使死了,也要為社會作貢獻。”這是殷樹山夫婦一直秉持的初心,於是他們捐出了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把最後一點光和熱,也留在了人間。

當晚,通過視頻連線,守在塔山社區愛心書屋觀看直播的居民代表,唱響了殷樹山夫婦最愛的那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鏗鏘激越的歌聲,引發了演播廳現場觀眾的齊聲合唱。

“楷模之光”閃耀

“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充分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本色,生動詮釋了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的價值取向,是我省廣大離退休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在省委宣傳部關於追授殷樹山同志“齊魯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決定中,如此表述。

當晚,殷樹山的兒子殷漢文、兒媳卞雲、孫女殷玉明上臺代替殷老領取了榮譽證書。頒獎嘉賓是兩位同樣執著於公益事業的年輕代表——長城愛心大本營創始人劉長城和環翠區助力社區志願者服務中心主任張軍。劉長城動情地說:“殷老是我們非常敬仰的一位老黨員、好榜樣,我們作為年輕一代,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接下殷老生前未完成的事業,用殷老的精神激勵我們千千萬萬的志願者,爭當好人,學做好事,不斷創新社會服務模式,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張軍表示:“殷樹山老人的精神,會一直引導著我繼續為人民群眾服務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殷漢文在發佈臺前鄭重開啟了“楷模之光”,這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之光;這是一心為民、情繫百姓的使命之光;這是敢於創新、永不停歇的擔當之光。這道光將照耀著齊魯大地,讓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當晚,濟南多所高校的學生代表和濟南市的離退休老幹部在演播廳觀看了發佈儀式,無論是親臨現場還是收看直播的觀眾,無不為殷樹山老人崇高的品格所感動,對文明威海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