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非常规天然气市场 缓解“气荒”难题—国能新兴能源的坚守与探索

“能源企业大多位于偏远地区,能够在当地扎根下去需要毅力和勇气。国能来到包头八年了,我们还要在这里继续开拓进取,把我们的根深深植入这片土地。” 国能新兴能源集团包头项目总负责人吴国栋自豪地说道。国能集团在包头的八年时间里,不断深耕企业的传统优势——LNG(液化天然气)业务。与此同时,伴随着LNG产业在国家能源转型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LNG业务已经无法满足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此时的国能集团决定在包头扩产。这一次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煤制气这样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深耕LNG 守望一片热土

“正在建设的这套装置是我们的气化装置,这是我们产品线中的核心工序,其中最关键的两个气化设备总重量接近600吨。”国能新兴能源集团包头项目总负责人吴国栋指着面前正在建设的化工设备说道。吴国栋口中的在建项目是国能新兴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国能集团)正在建设中的年产60万吨煤制乙二醇一期项目。“煤制乙二醇项目计划分两期完成。现在正在建设的是一期工程,设计产能是年产30万吨乙二醇。计划投资49亿元。”吴国栋说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能新兴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主要负责化工能源产业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国能集团煤制乙二醇项目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山新型工业园区格架化工区内。今年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第八个年头。作为第一批来到包头的国能人吴国栋对此感触很多:“现在这里已经建设得初具规模,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来到包头是一种缘分。”

2010年,当时的国际油价处于70美元~90美元/桶的高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尚不足4%,与国际上20%的平均水平相比发展空间巨大。国能集团觅得商机,将LNG业务发展为优势产业。2010年正在筹划扩大产能的国能集团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包头。“公司做液化LNG业务是依托中石油的天然气资源,将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液化,然后进行销售。当初选址的时候我们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这几个国家主要的富煤地区考察了多次。”吴国栋说道。

“从全国能源格局来看,目前煤炭探明储量约1.5万亿吨,内蒙古地区就占有1万亿吨。在内蒙古发展煤化工恰如其分。包头市在煤化工产业方面布局了两个区域,一个是以神华煤制烯烃项目为依托的高分子材料转化区,另一个就是以国能集团为代表的煤制天然气转化区。国能集团所处的包头市土右旗深处‘呼包鄂’经济圈的腹地,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此外,依托包头市煤化工产业的整体规划,国能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入选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中九个煤制天然气储备项目之一。目前来看,国家在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煤化工项目方面已经在经济性上较以前有所改观,更重要的是从国家能源储备层面的考量。国能集团能够担当起这份社会责任十分难得。”包头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员说道。

“选择来到包头一方面是考虑到包头市这边的配套比较完备,更重要的是包头市在煤化工产业的战略性地位以及完备的顶层设计和前瞻性,让我们能够踏踏实实扎根当地,把企业办好。”吴国栋说道。

目前,国能集团在包头已经投产19万吨/年的液化LNG项目,主要供应河北、内蒙古等地。未来还将在包头继续新建年产6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设计产能30万吨/年)和年产72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设计产能40万吨/年)。其中,煤制乙二醇一期年产30万吨项目预计于2018年底投产。

国能集团煤制乙二醇项目总投资将达到88.9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9亿元。包头市土右旗新型工业园区管委会一名负责人员表示:“国能集团煤制乙二醇项目投产后,年均缴税额将达到9亿元,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的年均所得税缴税额3.01亿元。此外,两个项目还将解决直接就业约500人,由此带来的配套设施将解决约1500人的就业问题。对于刺激当地的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规划来看,我们已经是目前包头市最大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包头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煤制乙二醇项目需要立项审批,这需要从市委转到自治区还需要省、市一级的相关部门核准才能最终得到批复。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拿到了批复。”吴国栋说道。

顺势而为 抓住市场机遇

2017年冬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气荒”席卷全国。“气荒”背后的天然气供给矛盾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事实上,我国作为一个“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能源结构长久以来依赖于煤。然而今年伴随着环保等方面的压力,煤在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的占比正在逐渐减少。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已经正式走向前台。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天然气进口量9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6%;天然气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表示:“在我国能源结构布局中,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预计到2030年,非常规天然气在我国天然气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60%。”

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在“气荒”背景下被更多的能源企业所采纳。与此同时,我国煤化工产业通过三十余年的快速演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煤制燃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到:我国煤制燃料相关产业技术持续取得进步,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工艺,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在煤化工产业起步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技术储备期则要更早。国家提倡在内蒙古地区做煤化工项目,一方面是煤化工产业已经发展到企业可以看到可观效益的状态。此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 包头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员说道。

国能集团此时进入煤化工市场正可谓顺势而为。“市场环境对天然气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从中石油和海外进口的天然气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我们持续扩大的规模。这时我们就将目光投向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此外,经过煤化工产业近几年的发展,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项目无论是在经济性和环保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因此,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上马这两个项目。”吴国栋说道。

“我们的传统优势是LNG,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让我们具备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我们此次新投产的两个项目也是为了天然气而来的。”吴国栋解释道,“乙二醇项目是我们为了天然气项目调峰储备的。其实,一期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与一期年产30万吨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前端制气过程是完全相同的。都需要将煤进行气化后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之后的过程我们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和工艺参数得到乙二醇或天然气。通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进行产能的调节。”

事实上,我国乙二醇市场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聚酯级乙二醇。据公开资料显示,乙二醇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塑料、橡胶、胶粘剂等化工产品。我国目前是乙二醇消费最大的国家,其中约90%用于聚酯的生产,聚酯是生产化纤的重要原料。长久以来,国内生产乙二醇主要以石油乙烯法为主。近几年伴随着煤化工的发展,煤制乙二醇项目在国内集中上马。

上海市化工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李清曾撰文指出:“我国煤制乙二醇项目起步初期生产的产品在经济性、环保、产品纯净度方面存在问题。无法满足聚酯级产品的要求,导致产品只能流入下游低端市场。”然而,在吴国栋看来,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我们在建的乙二醇项目就是聚酯级的。前些年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上马的这套生产线进行了很多改良,使用了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例如,我们所采用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是新型的干煤粉技术,不仅使反应介质可以充分混合,更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后期的环保问题。在现在看来,国际油价也在持续上升。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吴国栋说道。

新闻爆料、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经营报微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