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到更好的自己,就别对自我要求太低

初进鞋厂,呛鼻的胶水味熏得我睁不开眼。

废旧的胶水桶堆放在厕所旁的杂物间,每次去厕所,我都有一种喉咙被人掐住了的感觉。

我无法想象流水线上的那些老同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问师姐:这么窒息的环境,你怎么会习惯?

师姐说,你也会习惯的。

一个月以后我真的习惯了。

我每天无数次在车间来回穿梭,不再感到呼吸困难,甚至还能大大方方地在流水线旁吃早餐,丝毫不觉得车间里的味道恶心。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身处幽兰之室三日不闻其香,身处鲍鱼之肆三日不闻其臭,都是习惯成自然。

有个好朋友,在国外创业。

朋友注重养生,从不抽烟,以前闻到烟味都要躲三丈远,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不会尝试。

去了国外半年后,这个习惯被他自己打破了。

有一次他回国,跟我们几个旧友聚餐。

吃完饭,他主动为自己点上了一支烟。

我很惊讶,问他什么时候学会了抽烟。

他说,某一段时间,公司经营困难,压力大,就试着抽烟缓解一下,然后,就习惯了。

虽然最后并不是抽烟替他解决了问题,但是问题解决后他却把这个行为持续了下来。

说实话,挺心痛的,一次小小的尝试就轻易推翻了多年的养生习惯。

从一个习惯到另一个习惯的距离并不远。

有时候看似坚不可摧,只需要一两次不经意的尝试,就能变成另一种根深蒂固。

上周去近郊爬山,公交车路过我之前上班的地方,顿时心情特别好。

在那家公司上班的时候,感觉一直很愉快。同事和睦,老板亲切,像家人一样。

虽然明知公司已搬迁,路上的一草一木都已和我没什么关系,可我依然有一种回家的错觉。

我对城区的一条街道却是截然相反的感觉。

曾就职的另外一家公司就在这条街道上。

当时工作压力非常大,下属厂商也不怎么配合,还碰上过心术不正的设计师。

从那家公司离职后我就不愿意再去城区,即便路过也会感到压抑。

哪怕那里有漂亮的书店和咖啡馆,还有最大的购物中心,也丝毫吸引不了我。

环境变了,习惯却像烙印一样左右着我们的感觉,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我现在上班的地方规定8:30上班,有一个女生很爱迟到,每次都是8:45左右到公司。

后来公司又招了几个住得远的新同事,老板考虑大家不方便,就把上班时间推迟到9:00。

可是,爱迟到的那个女生依然天天迟到,她变成了每天9:15到岗。

在一次批评后,女生委屈地说,其实每天她都很着急,想着不要迟到,可总是控制不住。

她自己觉得不可思议,全倒觉得挺好理解。

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比标准低一点已经成了她的习惯,所以哪怕大家改到10:00上班,她也依然会迟到15分钟。

起初是我们的行为养成了我们的习惯,后来是我们的习惯控制了我们的行为。

现在,我们公司没人迟到了,包括那个永远比别人晚15分钟的女生。

为什么呢?

因为公司安了指纹打卡机,设立了新的考勤制度,迟到按次数扣钱,并影响当月奖金。

不是坏习惯改不掉,而是改掉的动力不够。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坏习惯而不去改,只有两种原因:第一是改掉的好处不够甜;第二是不改掉的代价不够痛。

当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好习惯而不去坚持,也不外乎如此:做到的好处不明显;做不到的损失也不太大。

于是,我们宁愿重复现有的行为模式,使之扎根于我们的生命,最后牵引着我们前进。

人被习惯牵制,大部分都是因为小看了习惯的力量,却高估了自己的意志。

如果你在抽第一支烟和喝第一口酒的时候,多想想抽一万支烟和喝一万口酒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你还会坚持吗?

如果你在第一次晨练和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多想想日积月累的健康与知识会带来多大的收益,你还会放弃吗?

别被你的习惯骗了,没有养不成的好习惯,也没有戒不掉的坏习惯。

万事总是开头难,越坚持越轻松。

有句名言说得好:好习惯是最好的仆人,坏习惯是最坏的主人。

要让习惯去成就你,而不是毁灭你。

想要看到更好的自己,就别对自我要求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