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这部高分片,忍不住一刷再刷

我的朋友有次问我“你害不害怕死亡?”我说“当然害怕啦。”他问为什么,我给他讲,万一我死后李安又拍了一部好电影怎么办呢?玩笑归玩笑,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部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豆瓣top250 位列29,评分9.0。12年的少年派,一举斩获四项奥斯卡大奖和6亿美元的票房,实现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

这部影片讲述一位作家找到年过中旬的派,听他讲述了一个,听了之后会开始相信上帝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派在年少时遭遇了船难,和四只动物困在救生船上

之后猎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又被老虎杀死,只剩下派和老虎在海上航行了227天,最终获救。

到此为止,这似乎是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唯美故事,但在影片结尾,派又讲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一个残酷又真实的版本。

日本船运公司向派了解轮船失事的情况

日方代表并不相信派的奇幻漂流,无奈下派给他们讲了一个没有任何虚幻的真实故事

救生艇上根本没有任何动物,只有名厨师

受伤的佛教徒水手

派的母亲和派自己

厨师先杀死并吃掉了水手,又在争执中杀死了派的母亲,派一怒之下杀死了厨师,最终一个人独自漂泊了七个月后生还。

我们其实不难洞悉哪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在我看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背后其实是一次极为残酷的求生记,也是一场神性与兽性相较量并最终在人性中达成统一的求索之旅

在影片的开始,童年的派对神有着天真无邪的好奇,他相信神话也相信神迹

但是喂虎事件让他看到了在神性之外的现实世界

求生是一场血腥残暴的过程,虽然每天都学习了科学理性和求生之道,但是派并不满足,在看到阿南蒂是他封闭的心灵再次打开

但人生是残酷的短短几天内,派先后要与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亲人分别。这分别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派终生都对不能与他们好好道别,耿耿于怀。

在漂流中理查德帕克其实是派内心原始兽性和求生本能的投影,老虎第一次出来咬死鬣狗的那一幕,镜头的冲击惊吓到了不少观众

这其实在暗示当人心中的兽性再也无法隐藏时,他的残暴会让所有人震惊,而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老虎落水后派还要就它上来

这其实是派鼓足勇气,继续挣扎,继续求生的欲念,一路上派既要驯服兽性又要,喂养,保持兽性,饥饿改变了他所有的习惯和信仰,为了求生他成为了帕克,与之前的天真孩童判若两人

在最终驯服了帕克后,派对这种原始的力量有了新的感悟,没有帕克他就没法生存,但是仅靠帕克他也没法生存,这是派也是本片真正神的地方,就在派已经帕克和二唯一时,帕克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退缩,还需要新的力量来指引自己

在最危急的关头,神秘浮岛出现,表面看这个岛隐喻了派曾经靠食用尸体度日的情节但我觉得这个岛,有着更深的引申义

浮岛其实是派在漂流中所有痛苦记忆的投影,母亲的身型

破碎的尸体,贪婪与倦怠

岛能满足生存需要,但是他也明确的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在被蚕食,这也是他称这座岛为食人岛的原因

最后派再一次感知到神明的注视,并在神的指引下远离了这里,这是神性对兽性的规劝和抑制,这座用所有创伤构建起来的岛其实就是派,对过去做的一次认真道别

最后重返文明世界的派目送帕克消失,纠结地向自己的兽性作别

长大后经历了一切的派,坚定相信自己,在理查德帕克的眼中看到了某种真实存在的东西,

在他看来神性并不是父亲描述的那样仅是现实的倒影

相反是神性启发了派的兽性,引导着兽性求生,并最终规训兽性隐退到丛林之中,这也正与片头部分相合,派在父亲教诲下了解了兽性

又在漂流中经受住了考验,没有让兽性占据自己,依然相信神性,坚持着信仰,神性与兽性在派的身上最终得到了统一

本片再生存与道德的关系推向了人们思想的漩涡

人类构建的道德体系在残酷的危机状态下就不再适用了吗?

求生就是目的本身,野兽与丛林就是行动准则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派,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残酷的奇幻漂流。

问题在于,你是把活着当作终极目的,不择手段麻木不仁,还是在残酷的现实求生中,仍然坚信,人有着更崇高的精神追求,社会有更文明的存在方式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极其绚丽的画面和动人心弦的故事,传达了导演李安对宗教的理解,对人性的思考。

而这些宏大的主题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形式的说教与灌输,甚至连相信哪一个故事都由观众自己决定自己思考,这样的处理这种拍案叫,

李安的电影始终围绕着人类理智与情感的两难冲突,本片的生存与信仰,《断背山》中的真情与世俗等。

或者李安本身就是一个纠结的人,或许他希望用电影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不过难得的是李安的每次纠结都能给我们带来视听的享受,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