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剧成本疯涨、陷恶性循环,二三线卫视如何破局?

看电视

随着购剧成本的疯狂上涨,越来越多的卫视退出头部剧市场,上星频道首播剧数量减少。同时,视频网站的崛起也进一步挤压了二三线卫视的生存空间。陷入“恶循环”的二三线卫视,如何破局?

文 | 湖南猪血丸子

来源 | 话娱(ID:huayufunds)

今年以来,电视剧收视表现呈现前所未有的低迷。首轮剧数量和占比,高收视剧目数量和占比,这些代表行业景气程度的收视数据统统出现下滑。

从上周日CSM52城省级卫视黄金档收视TOP20,以及昨天CSM52城收视TOP25的剧目来看,居然没有电视剧收视率能破一,迎来今年以来最低谷期。

此外,当下除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有新剧播出之外,其他省级综合卫视大多在播2轮剧或多轮剧。

如吉林卫视黄金档播出的是去年8月30日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首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该剧在吉林卫视的收视率为0.096。

购剧成本疯狂上涨

二、三线卫视陷入“恶循环”?

越来越多的卫视退出了头部剧市场的背后,购剧成本疯狂上涨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2010年播出的新版《三国》,当时传言四家卫视每家每集拿出了50万元;

2015年进入“一剧两星”时代,当年的收视赢家《芈月传》单集价格为200万,《武媚娘传奇》为250万一集,而《辣妈正传》一集400万的价格在当年就已经算是“天价”了;

可怕的是,这种“天价剧”现象已从个例衍生成集体现象。

但部分二三线卫视一年的买剧价格都不超过一个亿,绝不可能买得起首轮剧,就连均价几十万一集的二轮剧,日子越过越穷的三线卫视也逐渐买不起了。

“天价剧是不可能买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天价剧的,只有靠大批购进老剧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想必这是很多二、三线卫视购剧人的心声,也导致一线卫视和二、三线卫视之间的电视剧质量和收视差距越来越大。

以今年的第一季度电视剧收视为例,湖南、东方、浙江、北京、江苏五大卫视就包揽了90%的上线新剧,五大卫视每日的收视总和占到了全部卫视的70%左右。

而收视下滑,意味着营收下滑,营收下滑意味着购剧能力的下降,购剧能力的下降就意味着购买的剧集质量下滑,质量下滑又意味着收视下滑。

以此来看,二、三线卫视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二三线卫视购剧与播出或有更多可能

而尽管上星频道首播剧数量正在减少,但影视公司对电视剧的制作热情却丝毫未减。

无论是业内知名的A股上市公司,还是许多挂牌新三板的玩家,都表现出对投资电视剧的强烈愿望。

如今,影视制作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只要有资本的进入便可搭台唱戏,电视剧数量也越来越多。

据广电总局电视剧备案公示统计:仅在2017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量就达到了1170部,46517集。

供给数量比上星频道消化能力高出太多,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电视剧滞销。

据悉,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超15000集,但是有6000集播出不了,这就意味着,1/3的电视剧成为了积压剧。按照各大公司的投资力度,未来情况只会更糟糕,“积压”或将成为行业最大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优爱腾等视频网站背靠BAT带资进场,似乎为积压剧找到了一条出路。

2018年,就有《人生若如初相见》《翩翩冷少俏佳人》《茧镇奇缘》《幸福巧克力》《雷霆战警》等积压剧借助视频网站终见天日。

但视频网站的崛起也进一步挤压了二三线卫视的生存空间。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活下来,是二三线卫视急需要面对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近期对于恢复“一剧四星”甚至“一剧多星”的传言开始出现。

多个卫视分摊购剧费用,无疑会降低购片成本。

此外,近5年来地标联盟和第一联盟的成功实践,也将引发电视台购剧形式的进一步变化,未来二三线卫视或自发联盟、或由一家上市公司牵头联合购剧、播剧形式(首、二、三轮分配)或将成为大势所趋。

去年夏天,由姜文主演的历史正剧《曹操》将在河北卫视独家首播的消息传遍网络,7亿大剧与三线卫视的搭配让观众一片哗然。

如今《曹操》落户哪家还尚不明确,但这样的消息传出,也从侧面印证了二三线卫视的存在感。

就目前来看,卫视之间吊轨的现象依旧存在,二三线卫视虽然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但仍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