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山水画的穷途末路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穷途末路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穷途末路

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也称"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始于唐代王维。作者一般标榜文人的精神理想,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

宋代院体画的高度发达,一定程度冲淡了文人画的发展,到了元代,文人画的发展进入一个大高潮,其中以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最具代表性,元四家达到的高度太高,以致后人对赵子昂的归属产生了争执,而有不少人将之归入院体之列,我们暂且不谈赵子昂究竟是院体还是文人画,从这里可以想见,文人画已经独立成体系,甚至可以凌驾在院体之上了,这正是文人们多少年的梦想。到了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蓝瑛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然而明四家更注重的是线条的练习,到了董其昌、龚贤、石涛等,文人画不仅注重笔法,也大大发展了墨法。

文人画从中这里只注重笔法和墨法的练习,由清秀而清润,而苍润,而参之刚健,而和之以雄浑,而参之以浑厚,而打苍浑润健的境界。文人画在笔法和墨法的死胡同里一走就是一千多年。现在问题是,电脑对各种线质和墨质统计后,会不会综合处更多彩的笔墨?最后的胜利者必定是电脑。因为一个人对于苍润的笔墨可能是多少年遇一次,逮住后不停地练习,又经多少年才能碰到雄浑的笔墨,然后逮住后不停地练习,又经多少年才能沙里淘金得出雄厚的笔墨,而电脑配色只需要一分钟运算,你几十年的提炼就被秒成了渣。

我们再看黄宾虹,他的画始终卖不出价格,而且逐步降价的趋势,是有原因的。他一生钻牛角尖于将每一根线条,每一块墨都画成厚而透亮,终于达到自我复制的千篇一律,自我雷同了。当然历史上有些画家偶然有些特效,但他们都没钻牛角尖:如巨然的矾头如水晶状,是来自五代禅宗心性的外溢;董其昌树石皆画成月下端详状,是末世贵族文人逸气的外溢;八大将山石和树肚皆画成白眼,是桀骜之气的外溢。皆非刻意为之。而黄宾虹为自己挖空心思异想天开的效果,居然刻苦经营搞了近七十年,为此他忘了,山水画不仅仅是要有空间感,还得要有时间感。其笔墨貌似温和自然,其实内心对自己的狠辣已溢然纸外。而且笔墨的技巧,最后的胜利是归于电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