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百億時代 古井貢酒“躍進式”發展路線成效待考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薛晨)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井貢酒”)4月26日發佈了2019年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公告數據顯示,古井貢酒2019年營業收入已突破百億元大關,營業收入以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均高於此前擬定的目標。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表現,也要優於目前已發佈業績公告的上市白酒企業。但業界圍繞古井貢酒經營情況的討論,卻依然在質疑與看好之間徘徊。


2020年一季度營收下滑一成


公告數據顯示,2019年古井貢酒實現營業收入 104.17 億元,同比上升 19.93%;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 20.98 億元,同比上升 23.73%; 這樣的增速與目前已發佈業績公告的上市白酒企業對比,處於中游水平。


具體來看,古井貢酒的營業收入增速,高於迎駕貢酒的8.26%、衡水老白乾的12.47%,與捨得酒業的19.79%接近;淨利潤增速則要低於捨得酒業的48.61%與水井坊的42.60%,高於迎駕貢酒的19.49%、衡水老白乾的15.38%。


值得注意的是,古井貢酒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表現要優於上述白酒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行業產生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古井貢酒的營業收入下滑速度為10.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滑幅度為18.71%。與衡水老白乾、迎駕貢酒、水井坊等企業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營業收入跌幅相比,古井貢酒可以用平穩來形容。


另外,從古井貢酒擬定的2020年業績目標來看,2020年企業計劃實現營業收入116.00 億元,較上年增長 11.36%;2020 年計劃實現利潤總額 29.90 億元,較上年增長 4.08%。


89億技改項目能否實現“突圍”尚未知


從公示的主要業績數據中不難看出,古井貢酒整體的表現是在平穩增長的基礎上得到超過預期的增長,但此前企業發佈的一則技改項目投資公告,卻與業績平穩的態勢迥然不同。3月初,古井貢酒發佈的一則關於投資釀酒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的公告,在行業內引發了質疑。質疑的關鍵點在於,該改造項目的總投資額超過了89億元,項目的建設週期也僅有5年。對於一家營收規模剛過百億,年淨利潤剛過20億元的白酒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五年,大部分營業利潤將被投入到該項目的建設當中,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這一相當於再造一個古井貢酒的項目,完成後將形成年產6.66萬噸原酒、28.4萬噸基酒儲存的能力。古井貢酒將擴大市場佔有率,提升品牌影響力等內容解釋為投資目的。


新京報記者也注意到,在2019年年報透露的信息中,古井貢酒在以安徽省為核心的華中市場依然佔據了高達89.53%的市場份額,相比2018年的90.57%並無太大變化。對於一家營收規模排名行業前列,急於在全國市場打響口碑的企業,借新項目來擴容似乎也是順水推舟的事。


但有觀點指出,目前作為古井貢酒核心的安徽白酒市場競爭已頗為激烈,且不論安徽本省還有迎駕貢酒、口子窖、金種子等三家已上市的較大規模酒企,更有衡水老白乾旗下的文王貢酒等多個地方品牌共同瓜分安徽省內市場。而茅臺、五糧液、洋河等全國性白酒企業也對安徽市場“虎視眈眈”。內外夾擊中的古井貢酒能否在省外市場還未成規模之時,守護好自己的“後院”,還是個未知數。


行業集中度加劇 區域酒企競爭壓力更嚴峻


事實上,有觀點認為古井貢酒攀升的庫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業界憂心古井貢酒的“大躍進”之舉是否會帶來產能的過度飽和。從數據上看,2019年古井貢酒的庫存量增加了33.12%,企業解釋增長來自於春節前準備庫存所致。這一數據在2018年的增長量,僅為4.32%。


另外,曾大張旗鼓宣傳的國際化戰略,也並未給古井貢酒的業績作出貢獻。繼2018年國際市場取得超過200%的增長速度後,到2019年,國際市場的營收下滑了15.99%,在總營業收入中佔據的比重從2018年的0.17%下滑到2019年的0.12%。


這一系列數據是否會影響到古井貢酒的項目進度不得而知,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更多白酒企業注意到更多元化的市場佈局將有助於攤薄企業的經營風險。業內人士表示,古井貢酒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更為嚴峻。事實上,古井貢酒自身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古井貢酒表示,下半年伴隨酒類消費進一步分化和降頻,名酒加快復甦,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加速淘汰劣質產能。日益提高的行業集中度是給古井貢酒帶來更廣的市場,還是讓古井貢酒在“後院”直面巨頭的競爭,還有待繼續觀察。


新京報見習記者 薛晨


本文轉載自"
https://i.lsttapp.com/content/3705248010665984.html",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