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死亡,借款打水漂,民間親友借貸的倫理道德如何有界定尺度


若干年前,我們那裡的一位鄉村醫生突然搖身一變,不行醫了,成了房地產開發商。

在我青少年時期,這位鄉村醫生在許多人看來是一個非常體面的人,長的體面,能給人看病,是個有本事的人,而且大概是我們那裡最有錢的富貴人。

然而,與他糾纏的七八件醫療事故,喪失了人們對他的尊重。

我上小學時,上學放學常常從他的診所經過,在他的診所門前便經常看見他的漂亮老婆跟病患兒的家長吵架,吵的很兇,我才知他老婆的潑辣強悍。

我那時並不知其中原因,吵架這種事情在農村實在是天天發生,司空見慣,等我長大以後,才知道這位鄉村醫生不是把這家的小孩打聾了,就是把那家的女兒打啞巴了,再就是把人家的女兒打跛了,殘疾的聾啞人在我們家族就有好幾位。

他也給我打過針,給我的弟弟妹妹打過針,那是小時候,沒什麼印象,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很尊敬他,母親生病時,家裡沒有錢,他是先看病,等家裡有錢了再付給他,直到有一次他給我兒子打針,因他急躁馬虎,大概是他著急去打麻將,據說他那個時期沒有正經行醫,沒人看病時就和幾個街坊鄰居搓麻將。

那時他的診所冷冷清清,沒什麼人上門讓他看病,他作為醫生似乎很頹廢,那時我兒子一歲多,因緊張哭鬧的很厲害,結果他打針推藥太快,拔針後,針眼處立馬紅腫,這塊肌肉死了,永久留下一個坑凹。

我才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庸醫,對於庸醫來說,他的所謂經驗也微不足道。

醫療事故也有人上訴,但聽說訴訟都沒有結果,說他有關係,告不動,他寧願拿錢堵了某些人的嘴,就是對致殘的病患兒童不賠償,他的名聲越來越壞,越來越多的咒罵聲向他噴去,庸醫終於趕上了好時代,使他不在靠行醫賺錢,改投資房地產開發商。

我以為他這麼多年一定攢了不少錢。

誰知他突然腦溢血死去,欠下他親侄女的兩萬塊錢打了水泡。

大家才知道他其實也沒有多少錢,行醫賺的錢都因為醫療事故破費破財免災了。

他侄女在哭喪時才抖出兩萬塊借款的事實,然而因為親人間借貸沒有寫拮据,庸醫的老婆子女是不認的。

他侄女也只能自認倒黴,借錢時哪知她的叔叔會突然暴病身亡。

我今天要講的不是這庸醫的人品如何壞的事實,我要講的是如今的私人借貸該不該有。

債務人死亡,借款打水漂,民間親友借貸的倫理道德如何有界定尺度


某甲和某乙是好朋友。

某乙跟某甲借款兩萬塊錢買房子,因為關係好,借款沒有利息。

兩年後,某乙還給某甲兩萬塊錢。

某乙是開理髮店的,某甲自己及家人到某乙的理髮店理髮,理完,某甲不好意思不付錢,某乙便按市場的標準價格收費 。

某甲付完錢心中不悅,與另一朋友說起某乙不夠意思。說自己兩萬塊錢買風險最低的養老理財產品,兩年也能有一千多塊錢,這一千多塊錢夠全家理三年頭的。這倒好,白白借給他,錢白白貶值了,還惹了一肚子氣。

從此,兩人疏遠了,不在來往,某甲也不到某乙的理髮店理髮了。

某乙覺得自己開門做生意,付出勞動就要收費,是正當的,無可厚非。

但你千不該萬不該向某甲借款,到銀行借款要付利息,向親戚朋友借款不用給利息,可以佔佔便宜。

再說,過去親戚朋友借錢都是不用談利益的,但這是有人情負債,也是講究個禮尚往來,互相幫助。

現在是某甲借出的錢貶值了,損失了利息,照顧某乙的生意,某乙是一點虧不吃的。

自然某甲覺得看穿了某乙的為人處世而絕交了。

債務人死亡,借款打水漂,民間親友借貸的倫理道德如何有界定尺度


有人說某甲未免心胸狹隘,小家子氣,不夠大度。區區小事,不足掛齒。

有人說某乙就不該向某甲借錢,要借就到銀行或借花唄借唄,現在互聯網的信用卡借貸渠道方便,何必跟私人借呢,明擺著是想佔不付利息的便宜,也是損人利己的自私行為。

再講一個事例:

某丙與某丁是兄弟倆,他們父母早亡,某丙為兄,某丁為弟,兄與弟相差十歲,既然無父無母,自然兄為父,嫂為母,兄帶弟生活,兄供弟讀書上學,為其付出人力財力很多。

若干年後,弟發達了,兄落後了。

兄買房子向弟求助,弟說:“親兄弟明算賬。”那意思是說借錢可以不要利益,但本金是要還的,才肯借。

哥嫂啞然,他們在這個小兄弟身上不說時間和精力上的人力付出,單是生活費和教育費遠遠大於想在兄向弟要借的這個數目。

債務人死亡,借款打水漂,民間親友借貸的倫理道德如何有界定尺度


那麼,親兄弟明算賬,又怎麼個算法呢?

弟弟該不該償還兄長曾在他身上所花的開銷,弟弟說,那是哥哥應盡的義務,憑什麼要他償還。

父母不在,做兄長的應該承擔起父母的責任撫養年幼的弟弟妹妹,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某丙說不過某丁,兄弟反目成仇,錢也懶得跟弟借了

只咬牙切齒說“養了一個白眼狼”。

像這樣的事,在我們身邊不少。

債務人死亡,借款打水漂,民間親友借貸的倫理道德如何有界定尺度


結局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兄弟姐妹失和,家庭矛盾突出,人情世故淡薄,尤其現在的斷親潮大概也多多少少跟這些個情況有牽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