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每讀起《水滸傳》來,對潘金蓮深感惋惜,如此一位美貌如花卻又命若黃連的女子,不僅沒有熬到苦盡甘來,卻落得了個遺臭萬年的蕩婦罵名,更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感嘆之餘,不禁思索: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潘金蓮本來不是個壞人,而是個不幸的人。她從小就給別人當使女,飽受了屈辱。成年之後,因為主人員外的作賤,嫁給了“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更是她的大不幸。如果她生性不良,憑她的伶俐聰明,完全可以攀附主人員外,從而“小三轉正”,也免得遭受許多生活之苦。而當時的她,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這時的她,是存有最基本的尊嚴和自重的。

嫁給武大之後,雖有“奸詐的浮浪子弟”挑逗,她卻從沒動搖過。就連與武大搬換了地方之後,她也終日只悶在家裡,做些傢什,守貞守節。面對武大,雖然心中不快,卻也一直在默默地忍受和適應。至此,她都是一個本份的人,一個被命運戲弄的苦命人。但後來的一切,潘金蓮變了,變壞了,壞得讓人咬牙切齒。這其中的緣由又何在?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導致潘金蓮後來的變壞,王婆是功不可沒的。試看潘金蓮紅杏出牆以及毒害死武大郎的全過程,都是因為有王婆的這個幕後推手。王婆是怎樣的一個人?用她自己的話說: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如今不發市,專靠一些“雜趁”養口。何為雜趁?就是:“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她就是一個不做正當行業、專做偏門生意,而且是見錢眼開的一個人。那王婆的本事呢?試看王婆為西門慶設下的“十面捱光計”,讀起來真是大氣磅礴,歎為觀止。用她自己的話就是:“老身那條計是個上著,雖然入不得武成王廟,端的強似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若不是王婆的精心設計,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女人要想變壞,也絕非易事。王婆的推波助瀾,是潘金蓮變壞的原因之一,但這不是最主要的。

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武松的出現是潘金蓮開始變壞的一個歷史性轉折。原本平靜的生活中,憑空多出一個“二叔”,又是與自己丈夫形象截然不同、高大威猛的“二叔”武松。差距之大,令她震驚。更是震出了心中的漣漪:“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就這一念即起,才讓潘金蓮開始轉變,於是她心裡才真正厭惡起武大:“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接著她就開始憧憬:“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為什麼潘金蓮以前不厭惡武大,以前就不曾憧憬生活?因為以前的她只是在自嘆命運不公,只是在默默忍受命運戲弄,只是一直把自己當成命苦之人。而武松的出現,喚起了她心中的生氣,她開始了向命運反抗。就是這一念的反抗,卻將自己推進了萬劫不復之地。

隨後的表現是潘金蓮使出了“使女”手段,開始運用自身所長來取悅和挑逗武松。卻沒想到的是,她輕看了武松,卻高估了自己。武松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僅沒讓她好計得逞,反而自取其辱。無奈之餘,便又使出了怨婦技量,在武大面前惡人先告狀,竟說武松輕薄自己。事情走到了這一步時,她心中原有的那一絲本份就完全喪失了,她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可憐、苦命的潘金蓮了,而是一個心生邪念的惡婦。如果這時的她能夠懸崖勒馬,一切都還好。但她已回不了頭,因為她心中已沒了以往的弱者心態。她突然發現,她現在可以不要再看人臉色,可以當家作主之後,她就是另一個身份了,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嫂子,是能讓武松怯卻的女主人,這時的她才真正的變了。

挑逗武松的事情過後,不論武松是否出差在外,是否搬離了武大的家,對這時的潘金蓮來說,都已無關緊要了。所以,西門慶的出現,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再看王婆給西門慶按排的“十面捱光計”。雖然設計得滴水不漏,但每一步都少不得潘金蓮自己的主觀意願。如果這十個步驟中,哪怕潘金蓮能“走錯”一步,西門慶就前功盡棄。可她為什麼就偏偏不出錯?真是王婆的計策至毒至深?回頭再看看潘金蓮挑逗武松的情節,你就會恍然發現,她的心思並不比王婆差。如此玲瓏細膩之人怎麼就識不破王婆的“十面捱光計”?只怕她心裡早就明白,或許更在期待罷了。

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東窗事發之後,面對病床上的武大,潘金蓮表現的卻是一幅惡毒心腸。這種惡毒,不是她的本性,而是積壓已久慾念的暴發。她將自身命運不幸的怨氣,通通的釋放了出來。她心裡只有恨。她在恨主人員外的作賤,恨武大的不爭氣,恨武松的不識趣,更恨自己一切的不幸……因為恨,她把與武大的夫妻情誼忘得了一乾二淨;因為恨,她才下的了毒手,將毒藥灌進了武大的口中,將武大悶死在了被褥下。這一切的背後有沒有源於愛?源於對西門慶的愛?沒有。西門慶對於她而言,只是一時的歡愉,只是壓抑釋放的對象,只是抗爭命運的象徵而已。武大的死,讀者才真正對潘金蓮的形象從可憐變成了可恨,這種“恨”的產生,是潘金蓮徹底變壞的結果。

如果潘金蓮在挑逗武松未果之後及時回頭,如果她在面對王婆計策時及時清醒,如果她向武大下毒手時及時收手,也不會落到後面的下場,更不會讓一個命運本就不幸的女子又背上千古的罵名。

潘金蓮變壞的背後,也是人性的所至。而人性,具有共性,也有個性。

人人都有喜怒哀樂,身處潘金蓮的身世下,每個人都能自覺不幸;嫁給武大這般丈夫,換成誰都不會樂意;面對武松的出現,是個女人都會有思量,都會心理不平靜,都會重新思索人生。這些,都是人的共性,更是人之常情。

而挑逗武松、接受西門慶、毒害武大這些事情,卻又是她的個性所至。什麼個性?潘金蓮真正的本性只是一個不安份的人。她有主見,有見識,也有想法,更有向命運抗爭的意識。只是在不幸的命運面前,她的個性一直在壓抑,甚至在遺忘。一旦有了時機,卻再也掩飾不了,毫無保留的暴露了出來。這種不安份的本性壓抑過久,就會扭曲,一旦遇上邪惡的火種,便會燃起熊熊烈火,焚燬一切的理智。這才是潘金蓮變壞的真正原因所在。

潘金蓮是怎麼變壞的

易經有云:“履霜堅冰至。”意思就是:腳踏在初秋的輕霜上,就要想到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而潘金蓮,因為一念而動,卻沒有意識到“寒冬”的到來,導致了一步走錯,步步為錯,最終讓自己踏進了萬丈深淵。雖令人唏噓,卻得不到半點同情。

潘金蓮的變壞,是偶然,也是必然;有無奈,也有自該;因一絲的邪念而起,為一時的惡念而終。可悲、可憐,也可恨。歲月悠悠,斗轉星移,潘金蓮的故事一直在警醒著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