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項目暴利時代不復返!未來中國私募投資方向在哪?

鶯歌燕舞,暴利滿倉的PE時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千禧年到來的時候, 7點半新聞聯播最常聽到的消息就是中國經濟增速兩位數字的蹭蹭猛漲。

那些年,好的行業年增速是20%,有的單個企業甚至可以達到30%-50%。一時間,似乎全國上下所有的企業都在盈利,都在掙錢,多少如蒙牛、哇哈哈、百麗這樣企業誕生。

彼時,做PE只需要有錢,就可以掙到錢,一個單一項目就可以成就一個王朝。當年軟銀僅一項對盛大網絡的投資,不到3年,就賺了1400%。

不過,這樣一個彎腰“撿錢”的時代在2008年走向了尾聲。

危機、轉型帶來的思考

汶川地震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也正在全面爆發,上海金茂大廈裡的私募大佬,正在經歷著全球經濟的放緩,中國經濟也隨之退燒的雙重震顫。

進入了調整期的中國,讓私募開始重視調研、瞭解中國資本市場、揣摩資本技巧。他們夜以繼日的以空中飛人的姿態出現在中國的各個城市,搶佔先機,第一時間尋找到好的項目,將成長型投資和中國資本市場相結合,投資未上市的成長型企業,在3-5年時間內實現業績翻番,上市之後基於流動性溢價估值再翻番。

這樣的投資模式,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是私募的主流。

就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產業格局面臨重構,中國人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擁有了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卻沒有一家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企業?處在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快速成長的行業和企業漸少, A股上市節奏放緩,上市的週期拉長,不確定性加大。同時隨著產業升級需求加劇,金融去槓桿化,一些企業的內在危機開始爆發,投資風險開始加劇,靠單一項目暴利撿錢、搶錢再也可能,踩雷事件卻時有發生。

路究竟該去向何方?摸爬滾打了二十年的私募似乎早有了準備。

全面爆發的母基金投資時代

近年來,隨著剛性兌付的逐漸被打破,市場波動加劇,靠單一項目想坐收漁利的投資方式已經不復存在。

面對新的投資環境,不僅在選擇項目上要更加精挑細選,而且一個基金通常會投資多達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有效降低直投的風險。

這幾年, 母基金的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私募的青睞:2015年以來數量和目標規模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國母基金行業全名單共包括277家,總管理規模達16152億人民幣,計劃總管理規模44173.57億元:其中市場化母基金64支,總管理規模3606億;政府引導基金213支,總管理規模12546億。

事實上,經過20多年的積累,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在各細分領域以及投資階段,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基金管理人,這使得通過母基金投資進行資產配置成為可能。

從市場需求來看,這種更加分散投資風險,平滑波動,穩健獲益的投資方式也更符合中國財富代價傳承階段,富裕階層對於投資較為保守的選擇。

掀起併購基金風潮

洗牌,重構的產業格局必定會有一場火光四射的大爆炸。

在這個過程中,併購成了資本新的的燃點,通過併購來重組產業和企業的資源,發揮整合者和被整合者之間協同效應,來實現企業新的增長。

中國私募將進入產業整合性的投資階段, 幫助企業通過整合成為一個區域性的龍頭系,變成中國龍頭甚至世界龍頭成了新常態下私募們新的夢想。

作為產業升級重要因子的互聯網最先進入了整合階段,以資本力量命名的派系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比如馬雲的阿里系=微博+優酷+高德+釘釘+口碑+默默+園通+菜鳥。

未來,誰能在國內如醫療、教育、旅遊、公用事業、城市服務等並無龍頭的行業創造出巨無霸,誰能在撲面未來的新經濟浪潮中淘到金,長槍短炮就看私募們自家的本事了。

其實,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併購基金是私募股權投資的典型模式,是PE中的“高端”。世界知名的私募公司如KKR、黑石、高盛和凱雷都是以併購業務為主。

資本是沒有國界的,金融資本之間的跨國競爭直接且迅猛,不只是境內,跨境併購已經在中國企業中發生, 未來還會更多。

深耕產業私募投資 紅利會疊加

作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及把金融資本導入到創新經濟的私募基金,推動了實體經濟的極大發展。其中,產業投資基金作為一種創新的金融產品更是促進產融結合的關鍵橋樑。

在國家在產業升級轉型,經濟脫虛轉實的政策指引下,深耕產業型的價值投資,其資本紅利以及行業紅利會疊加爆發。

深耕帶來的是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把控力以及更加靈敏的市場嗅覺,他們將更容易發現產業鏈上一些細分節點的整合價值,也更容易在更早期發現價值企業。

事實上,與萬物型投資相比,深耕產業型的投資紮根越深,積累越多,帶來的行業紅利就會越多,因此產業的投資方向也將成為私募基金的重點。

麥肯錫對未來中國私募的評價是這樣的,“未來十年,私募股權模式將從傳統作坊式向機構化經營轉型。中國私募股權公司的先行者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向國際頂尖基金學習,致力於自身業務的延伸。所以深入海外市場,也將是中國私募的必然的選擇。

十年一個新紀元,2018年是中國私募的第二十年,浮華脫去,這個時代要求中國私募從簡單的金融資本向產業資本進行進化。

這完全是一個為有準備、有能力的私募機構展現才華而準備的時代。它的門檻更高、資本能力、產業深度、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一個都不能少,它的市場大了、玩家卻會變少,這才是中國私募世界級巨頭誕生的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