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情緒和不只是立足現實,自媒體這條道路真的值得我走下去嗎?

做自媒體需要獲得讀者的情感共鳴,而我好似不能擁有這個技能

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已經有一個月了,原本只是想試一試的心,在那惹人怪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下,已經漸漸露出了崢嶸的面孔。

每天早上起來,看一下今天的粉絲有增加嗎?今天的閱讀量有提高嗎?今天的推薦量提升了嗎?

當然無疑是沒有的,本就沒幾個的讀者,甚至還在日趨的減少著。在這過程中,我不斷的懷疑著自我,但同時也為了這個社會的未來而擔憂著。看了一些官方的課程和一些線下的書籍。要想在互聯網獲得可觀的閱讀量,那麼必須要和讀者有良好的情感共鳴。

  • 讀者因為你寫的文章感動的哭了,那麼這個作者就是一位好作者
  • 觀眾因為你故事中的人物看到了他們自己,那麼這個作者就是自家人
  • 作者的觀點觸動了我的寫實狀況,那麼他是在為我說話,真真是相對恨晚

總的來說,要想獲得讀者的普遍認同,那麼必定,你要和那部分讀者有著類似的情感,他不好說出來的東西,即使是有點偏激的,或者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完全被推翻的觀點,讀者們都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成為他們的喉舌。

不帶情緒和不只是立足現實,自媒體這條道路真的值得我走下去嗎?

最近看完了奧古斯丁的《懺悔錄》,思維可能也隨之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本書的讀後感也還在創作中中,但是越寫下去,越是難以動筆。思辨的過程中,一些觀點總是可以再次被自己推翻,雖然有時候自圓其說,其實很容易,但每個人都在自圓其說,那麼我們如何去追求那看不見的唯一呢?“善”與“惡”、“時間”與“生命”、記憶”與“遺忘”,無數哲人都沒能論證清楚的事情,又豈會輕易讓我窺見一二呢?

我看到一個話題,總是在矛盾中批判著每一個方面,總是在一分為二看問題,總是在用辯證法,思考著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總是在告誡自己,一個表達就算概括了99%人群的態度,但是對於那1%的人群來說,1%即是100%。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情緒好似就變成一個非常礙眼的絆腳石。那麼自然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或者說讀者喜歡的文章了。

做自媒體、寫文章,淺層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王道,然後這卻不是我的訴求和寫文章的初衷

除了情感的共鳴外,一篇互聯網爆文的文字表達一定要兼顧著口語化,最好文中的思想不要那麼高深,越是貼近生活和現實,這樣讀者才能夠從中收穫到一個愉快的體驗。更加樂於去閱讀下去。

早上起來聽每日聽力的時候聽了一篇文章,就是講什麼樣子的人可以稱的上為知識分子。在常人眼裡面,老師、科學家應該都是能夠被稱為是知識分子的。至少,在我沒有聽到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認同。但是這篇文章卻指出來,這些人統統都不能被稱為知識分子。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因在於:他們所教授我們的,大多並不是我們人類得以存續在地球上,能夠安撫心靈甚至靈魂上的知識,科學家和老師所傳授出來的僅僅是技能。是我們人為創造出來的,用以看待世界的方式至於這些方式是不是在盲人摸象,沒有人能說的清楚。在作者看來,能被稱得上知識分子的只有哲學家。因為只有他們在思考人類這個“自我”同自然的關係。然而事實是,看哲學的人越來越少了,看成功學的人越來越來越多了。被昇華了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無人問津。為了防止劣幣驅逐良幣,那麼原本看哲學的那一批人勢必也需要去看一下成功學。

不帶情緒和不只是立足現實,自媒體這條道路真的值得我走下去嗎?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的地球日,呼籲著我們熱愛地球。頭條也開設了專場寫作,吸引著廣大的創作者參與其中。回溯2019年,我們人類就遭到了不少的災難。

從19年年初的青海玉樹雪災,廣西江西洪澇災害,南方七月下旬的持續乾旱,再到“7.23”特大山體滑坡、四川的泥石流和長寧的地震、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轟動全國的“利奇馬”超強颱風、還有那亞馬遜森林的大火和肆虐的蝗災,年末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新冠病毒災害等等等等,難道這些自然的警示,都不足以讓我們去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嗎?恐龍那樣強大的史前生物都滅絕了,而我們人類卻在一步步脫實向虛,難不成是想重蹈覆轍嗎?或許大家都是知道的,情感共鳴背後的淺層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我們的得過且過和無能為力。

被定義了的自媒體,那麼以後自然也可以被重新定義。

果然帶著情緒和不那麼一分為二去寫文章,創作就變得容易了很多了。以前需要花費一天、甚至幾天琢磨出來的文章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迅速的寫完千字。

新作者的扶植計劃被官方又推遲了二個月,原本急迫想在一個月內寫出十篇文章的心也被安撫下來了,投稿也可以多了些的選擇。也不必打亂自己的學習計劃了。也許過幾天《懺悔錄》的讀後感會問世,也許好久都不會。不被情緒束縛時候的我,對“是什麼”和“為什麼”沒有太大興趣,我永遠只關心我們該如何做。

看書評和講書稿是沒有太大用的,要真的想“腹有詩書氣自華”,唯有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迴歸到書籍本身才是正道。被定義了的自媒體,那麼以後,自然也可以被重新定義。自媒體這條道路道阻且長,我對自己有信心,也對自己的同胞們有信心。

我們都不會是那被同一化了的哈姆雷特,而是第1002個。

不帶情緒和不只是立足現實,自媒體這條道路真的值得我走下去嗎?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