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近來自主品牌MPV的火爆程度,應該不用VAN哥多說了吧?自從比亞迪宋MAX意外成為爆款以來,10萬左右的MPV市場又多了傳祺GM6、歐尚科尚、吉利嘉際,以及眼前這款大通G50。短短几個月工夫,Van粉們竟然從「沒得挑」大踏步進階到「挑花眼」階段……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幸福來得太突然


然鵝「挑花眼」的真正原因並非這屆Van粉不行,而是那幾款MPV新秀多少都有點自身不足:佔得先機的宋MAX挺好看,但空間明顯偏小,做工也有點粗枝大葉;GM6的空間充裕多了,樣子也很「日範」,底盤隔音卻差強人意,油耗也不甚理想;科尚的NVH相當不錯,而且價格實惠量又足,可氣質又有點鄉土;嘉際的造型風格大氣均衡,主動安全科技也大幅領先,但又繞回到老問題——第三排空間不太靈光。

那麼問題來了,出場順序最靠後的大通G50,不會又是個讓人愛恨交織的「倒黴孩子」吧? Well……讓你失望了,就像標題說的那樣,G50的確沒啥讓人印象深刻的亮點,可它的短板也是同級裡MPV最少的。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它不太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它不太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它不太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它不太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

請注意VAN哥的用詞哈,不是沒有短板,而是短板最少!比如座椅舒適性和減震表現方面就丟了不少分。除此之外,G50身上還真沒啥讓人不爽的其他硬傷了。講真,對一臺10萬元左右的家用車來說,神馬亮點都是浮雲,缺點比別人少才是最大的實惠……

那個啥,要不還是先聊聊大家最關心的定價吧。

開啟精打細算時代

其實早在去年底,大通已經公佈了「首發版」車型9.18-12.38萬元的售價,甚至春節前已經實現了小規模交付。而在2月28日的發佈會上,全系6款車型的詳細價格終於正式出爐。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6款車型售價一覽

其中1.3T「丐中丐」車型的價格拉低到跟宋MAX差不多的8.68萬元,1.5T+7速雙離合變速箱車型的起價則是10.98萬元,比傳祺GM6同規格車型低了整整1萬元;15.68萬的「滿配」車型只有3000元優勢,不過你可得看仔細,這個價格已經包含了30萬元級合資MPV都捨不得提供的高感知配置,比如ACC主動巡航、偏航輔助、車道保持、盲點監測、主動緊急剎車等主動安全配置,以及電動尾門、HUD抬頭顯示、車載互聯大屏、64色氛圍燈等。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可惜我們的試駕車並非頂配

選擇恐懼症?不存在的!如果你對G50產生了興趣,又對上面那6款車型的配置清單不太滿意,完全可以實現「豐儉由己」,通過大通開發的「蜘蛛智選」C2B平臺在30多個品類、近100種配置中進行自主搭配,比如南方用戶不必為座椅加熱功能花冤枉錢,動物保護主義者也不用為織物座椅放棄超大全景天窗。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蜘蛛智選流程

唯一的弊端是,自選車型的排產週期會稍微長一些,不過也值了,是吧?

說句題外話,其實自選配置真不是啥新鮮概念,保時捷之類高端品牌早就在國內採用。而在成熟的歐洲市場,哪怕20年前買臺菲亞特代步小車也很少能買到現車,基本都是自選配置、敲定折扣,然後回家等經銷商通知提車。

還有個事VAN哥一般不跟別人講:如果到貨後發現配置跟你之前的勾選項目有出入,恭喜你,第二次砍價機會來了!經銷商怕你退車,所以除了退差價之外,肯定還會施出更多安撫大法。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對了,考慮到部分童鞋沒提前做功課,VAN哥就多說兩句G50的基本情況吧。

第一次玩純家用路線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最年輕的品牌,大通2011年才成立,主要業務聚焦於商用車,比如幾乎每個租賃公司都能租到的G10,以及物流行業挺流行的V80,嗯,還有SUV、房車,以及私人用戶較少關注的皮卡產品。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大通全家福

排行老么的痛處是,最「肥」的小車業務老早就被分給了集團內部的幾位大哥,大通只有守著輕型商用車市場喝湯的份,年銷量至今仍未突破10萬臺……機會終於來了,沉寂多年的家用MPV市場出現回暖跡象,而自家兄弟似乎嫌它太雞肋,大通沒理由不去搏上一搏。

所以沒錯,G50是大通第一款真正針對家庭用途開發的「全能家旅MPV」。它的個頭比偏商務的G10纖細了不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用戶的心理壓力。但它的造型並沒背離大通家族的經典特徵,比如說貫穿車身側面的腰線(尤其是A柱下方)就跟G10曲同工,車廂後1/3部分的輪廓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G50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G10

不過G50的小是相對的,跟另外幾位家用MPV對手比起來,它仍然是塊頭最大的那個。空間大,價格又實惠,它不費吹灰之力就突破了許多消費者的第一道心理防線。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而且無論LED大燈,還是前後保險槓上的通風口之類細節,都能看出設計團隊費了不少心思。沒啥卵用?別忘了,低至三五萬元的所謂「客貨兼顧型MPV」早就給這類車貼上了廉價標籤,想打消潛在用戶的顧慮,提升視覺上的高級感是必須要做的功課。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東方審美更喜歡複雜的層次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東方審美更喜歡複雜的層次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東方審美更喜歡複雜的層次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東方審美更喜歡複雜的層次

至於跟普通轎車相差無幾的超長車頭造型,VAN哥其實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MPV的精髓在於乘員艙/車長比(也就是空間利用率)。想想看,同樣的乘坐空間,車頭越長「佔地面積」越大,靈活性也就越差咯!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叫有中國特色的MPV道路

造廂式車起家的大通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真相只有一個:為了取悅那些(數量龐大的)之前沒接觸過7座車的小白用戶,G50不得不做出偏離MPV經典路線的妥協。沒辦法,與其費盡心力教育用戶,還是「從心」來得直接高效。但這樣一來,G50似乎又跟「升級版微客」越走越近了。

說到這點,VAN哥不得不再婆媽一下側滑門的缺席。對擁有豐富的側滑門製造經驗和成熟供應商體系的大通來說,成本並不是個大問題,然鵝在只是想買臺7座車的新用戶眼中,轎車化的鉸鏈門無論如何都比側滑門「更高級」……看看跟G50前後腳上市的自主MPV們,哪個不是這種方案?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得滿足更多人的轎車情懷

不過資深Van粉們也別太悲觀,再過個五六七八年,更多嘗過MPV甜頭的用戶就會認識到側滑門的好。一旦時機成熟,「有靈魂」的MPV便會一波接一波地來了。

順便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在截止到2月初的所有4000多臺G50訂單中,男女用戶比例為77:23,年齡集中在26-40歲。最有意思的是,選擇「羅蘭紫」色的男性比例竟然遠超女性!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顏色……嗯,比想象中強多了

嘖嘖,年輕人的腦洞果然捉摸不透呀,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VAN哥還真說不清「有中國特色的MPV」究竟會向哪個方向進化……

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

對於G50的內飾,VAN哥就不多做評價了,整體感覺還不錯吧,屬於大部分人都能欣然接受的風格。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該有的都有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該有的都有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該有的都有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該有的都有了

檔把的造型稍有點不同尋常,不過跟雷諾Espace比起來還是正常多了,而且只要手輕搭上去,便會發現前面藏有釋放按鈕,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操作了。對於家有熊孩子的用戶來說,這種帶保險鈕的設計比蛇形槽來得更讓人放心。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橫置握柄式檔把挺有意思

至於內飾的用料和做工,也基本屬於10萬元級家用車的平均水平吧。對於能否達到「中等偏上」,sorry,VAN哥實在拿不準,畢竟如今國產車對內飾的執著程度不但領先全球,而且日新月異,說不定某臺幾萬塊的小車都能顛覆各位的三觀。

另外,車廂內的確能聞到淡淡的膠味,不過遠未達到讓人接受不了的程度。廠方也專門對此做了解釋,氣味跟有害與否是兩回事,而G50的車內殘留甲醛含量只有國標的1/5。不放心的朋友可以自帶測試儀試試嘛。

還是聊點更務實的話題吧,比如儲物格、扶手之類看似微不足道實則不可或缺的細節。根據大通的官方說法,G50車內設有多達47處儲物空間,VAN哥實在沒能耐一一找出。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前排儲物空間

除了二排座墊側面用來放手機的小格的確灰常順手之外,好像也沒發現啥讓人眼前一亮的出彩設計,數量似乎也沒那麼多……他們不會把車門拉手和遮陽板背後的卡槽都算上了吧?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中後排儲物空間

無論如何,第一排座椅背後的摺疊式小桌板

的確值得表揚一下。別看這個小玩意兒實用性極高,大部分國產MPV卻視而不見,嗯,第一批途安L倒是有過,但很快被簡配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來之不易的小桌板

原因還是成本咯,便宜貨未必經得住熊孩子反覆折騰,用戶索賠啥的更讓車企頭疼,可要為此增加幾十塊錢預算,採購部的態度通常只有一個字:No! 啥都不說了,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第二排扶手可以調節高度,卻只有兩級。其實用著也沒啥不爽,但別人家要麼三級可調,要麼乾脆不能調,你這不上不下的,把VAN哥的強迫症都逼出來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也許是我太多事吧

順便說一下,第二排出風口並不在前排中央手枕後部的傳統位置,而是放在頭頂兩側,理論上空氣流動效率更高。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二三排都是頂置出風口

另外一項很有人情味的細節是,G50車廂內設有總共7個電源接口(USB口和12V圓口),其中前排3個,第二排2個,第三排1個,車內後視鏡旁邊的頂篷上還有一個單獨的USB接口,專門給行車記錄儀供電。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走線太亂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之前為啥沒人想到這種設計?

講真,VAN哥對大通的產品接觸不多,只有幾次租G10跑長途的經歷,對它的人機工程設計實在不敢恭維。而這款全新G50,的確讓我感受到大通實實在在的進步,對即將在年內上市的G20(G10換代車型)也多了幾分期待呢。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G20官圖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G20官圖

話說回來,VAN哥在文章開頭就講過,G50並非沒有缺點,座椅就是其中之一。座椅版型看上去立體感很強,但坐上去的反差有點大,屁股和背部的感受很僵硬,跟G10那種深陷其中的體驗大相徑庭。是的,這種趕腳很像民航經濟艙的航空座椅,明明對身體的承託很到位,但就是覺得渾身上下不自在……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抱歉,木有拍座椅正面,湊合看吧

而且對VAN哥這種偏瘦星人來說,座椅側翼也不太友好,離身體有點遠,轉彎時身體順著離心力滑出幾釐米後,才能感知到它對肋骨的支撐作用。要知道,VAN哥178cm/72kg的身材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嬌小,如果換成女性駕駛者,那種無依無靠的感覺恐怕會更強烈吧。

更讓人不爽的是,後兩排座椅也未能倖免,乘坐感受的主基調依然是「好硬」。第三排座椅更慘,造型平得像板凳,一看就讓人沒啥慾望。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第二排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第三排

當然,這背後的確有點特殊原因,VAN哥後面會講到,咱們先進入下一個話題哈。

空間表現?主要看跟誰比


如果對手是吉利嘉際、比亞迪宋MAX,或者別克GL6和大眾途安L,那麼這臺大通G50沒任何意外地處於優勢地位。而跟各方面數據最為接近的對手傳祺GM6相比,它似乎佔不到啥便宜。

別看G50的車身長度達到4825mm,比GM6小幅領先了45mm,但別忘了,它的車頭比其他MPV長出一截。擠掉這部分水分,留給乘客艙的可利用空間並不是很寬裕喲,瞧,它的軸距比GM6還稍微短了一點點呢。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再次搬出尺寸參數表


如果對傳祺GM6沒啥印象,不妨複習一下。總的來說,大通G50的乘坐空間跟GM6的差異基本在毫釐之間。它們的第二排都採用帶扶手的獨立式座椅,滑軌也都不長,所以就算推到最靠後位置,身高178cm的VAN哥最多隻有兩拳左右的膝部空間,頭頂空間則是一拳出頭。這組數據作為家庭用途挑不出啥毛病,但跟20萬以上的偏商務MPV確實比不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第二排空間體驗是這樣的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第二排空間體驗是這樣的


當然,由於備胎不像GM6那樣藏在第一排座椅下方,G50的地板沒有那個小坡,腳步體驗似乎稍好些。

進入第三排的唯一方式是從第二排通道跨過去。官方提供的寬度數據是30cm,不過剔除左右兩個扶手佔用的空間後,有效寬度是18cm,嗯,又是跟GM6相差無幾。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別克GL8也不過如此


只要不是腿粗得過分,一般的胖子應該不會被卡到。而且得益於1.1米的車廂淨高度,彎腰鑽進第三排的過程比別克GL6那種「小個子」輕鬆多了。

至於第三排座椅的乘坐體驗嘛,如果不是座墊舒適性拖了後腿,G50其實是稍微勝出GM6一點點的。瞧,同樣是第二排座椅處於最後位置,已經VAN哥坐在GM6裡膝部緊緊頂到靠背,而G50多少留有兩三釐米的餘量。講真,這其實算不上優勢,因為全家人出行時稍微把第二排座椅向前挪挪就皆大歡喜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膝部最小空間下有兩三釐米餘量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膝部最小空間下有兩三釐米餘量


但老生常談的問題依然存在。由於整個第三排區域的地板比前面稍稍抬高了一些(給後懸架讓出空間),導致座墊與地板的距離從36cm縮減到28cm,膝部曲度變大,大腿也得不到有效承託,對身高170cm以上的乘客顯然不夠友好。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忍一忍海闊天空


當然,這事兒不能太矯情,畢竟G50的表現已經遠遠超過一眾「低車身」對手,而且在實際使用中,VAN哥這種身材的乘客也不太可能被趕到第三排。

那麼在10-15萬元級家用MPV陣營中,G50的第三排乘坐舒適性究竟能排第幾?呵呵,這事兒還真有點為難,因為G50並沒有GM6舒服的第三排腳窩,但路噪和風噪卻略佔優勢。科尚的隔音似乎比G50更勝一籌、坐姿和座墊厚度也令人滿意,可過減速坎卻能把人顛飛……這問題簡直就是「老媽和老婆你先救哪個」的翻版嘛!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有人說,那就比比其他才藝咯,比如後備廂,可這樣依然很難分出高下。G50的第三排座椅摺疊方式的確不如GM6出彩,但一樣能實現二三排座椅放平,而且第三排座椅多了實用的4/6比例分別翻折功能,只坐一個人時可以騰出更多行李空間。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平整度沒毛病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平整度沒毛病


另外,在座椅立起狀態下,G50的靠背可比GM6的「兒童碼」高多了,而且裝載能力並沒差到哪兒去,塞進一個28寸行李箱和三個20寸登機箱毫無壓力,地板下面的儲物格還能放下氣泵、洗車工具啥的。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家庭出行應該夠用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裡還能放不少東西


還一個比較用心的細節是,G50的後兩排左側各設有一個ISO-FIX兒童座椅接口(背後還有LATCH錨點),另一側則留給成年人,更符合二胎家庭的真實使用場景。

稍等,那買7座版豈不是沒啥用?不一定喲,畢竟大家的需求不同,甚至有客戶點名要8座版呢!所以大通提供了2+3、2+2+2、2+2+3、2+3+2、2+3+3共五種座椅佈局,在「蜘蛛智選」裡自己定製就好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是第二排3座版本


哎呀,差點忘了解釋G50座椅偏硬的原因。項目工程師告訴VAN哥,座椅摺疊放平是開發初期便確定的一項硬指標,無論中排獨立座還是一體座都必須達標,但較厚的座椅填充材料會影響平整度,經過再三權衡,只好犧牲了厚度。

稍等,這跟第一排座椅好像沒毛關係呀,為啥也那麼硬?這個事情人家還真沒說,可能是……順手了吧。

動力夠用?你可以再大膽點


與那些糾結於車門開啟方式、座椅收折效率之類細節設計的發燒級Van粉不同,首次接觸MPV的新用戶似乎更執著於傳統「三大件」的表現,那就先從動力聊起好了。

除了8.68萬和9.18萬元的兩個手動版本搭載3缸1.3T發動機之外,G50其餘車型全部用上了主流的4缸1.5T發動機。動力指標啥的VAN哥就不廢話了,直接看下面表格就好。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儘管大通方面對那兩款發動機的來歷有點含糊其辭,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從通用拿來的,其中1.3T來自GL6,1.5T則是昂科威的主力動力,可靠性方面無論如何都會比競品更有競爭力吧。而且從動力指標上來看,它們帶動G50這樣一臺1.6噸左右(廠方未公佈具體參數)的7座車,應該也沒啥好擔心的。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發動機艙封這麼嚴實幹嘛?



實際體驗也是如此。G50是那種輕給油門就走,輕點剎車就停的主流類型,根本不需要什麼適應過程,再加上高坐姿帶來的良好前方視野,坐在方向盤後的心情始終不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A柱的盲區並不算小,而且從車裡根本看不到那個炒雞長的車頭,擁堵緩行或泊車入位時務必多留神(選裝360度全景影像可忽略這點)。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照片略暗,實際亮度是OK的


稍等,它用的是一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而且是乾式的,靠譜嗎?其實雙離合變速箱長期被黑,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城區蠕行容易過熱,二是換擋頓挫感明顯。我們的隨車攻城獅小張剛好是搞動力匹配的,據他介紹,雙離合技術這幾年日新月異,從材料、工藝到調校,都比早期產品有了很大提升。

當然,可靠性這種事兒VAN哥可不敢妄下定論,但既然同款變速箱已經在上汽通用系車型上大面積普及,自己給自己挖坑的可能性無論如何都不太高吧。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就是覺得這裡缺張圖


況且從道路表現來說,這臺變速箱的平順性也基本挑不出破綻。為了緩解低速收油門的反拖感,它起步後不會在1擋留戀太久,轉速未達2000rpm便升到2擋,而且除了「1升2」能察覺到一點點不太連貫之外,後續動作的順滑度幾乎跟傳統自動變速箱沒啥區別,持續深踩油門時的動力銜接甚至會更利落。

在城區路況下,發動機轉速通常保持在1500-2000rpm的低速區間,但油門響應並不拖沓,力道也不會讓人著急。駛上國道,終於可以把車速放開一點,隨著右腳力度增加,在轉速錶指向3000rpm之前便會湧現出豐盈的加速力道。嗯,兇猛之類的字眼倒是談不上,但一氣呵成的升擋平順性和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推背感,的確超出許多人對一臺(半載狀態)7座車的期待,一點都不比那些1.5T的轎車慢。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是用戶最常遇到的路況


高速工況呢?根據某位(別猜了,打死也不能說)最快跑到接近180km/h的同行表示,G50在120-150km/h速段的二次加速能力不錯,再往上就有點費力了,湧入車廂的胎噪也會大幅增加。如果像VAN哥這般以100km/h車速佛系巡航,發動機對應轉速才2100rpm左右,不但機械轟鳴聲微乎其微,風噪和路噪也抑制得很得體。

順便說一下,以上表現是在海拔2400米到3000米的雲南麗江獲得的,這說明它在高原工況的補償做得很到位。如果回到含氧量更高的平原地區,G50的動力理論上有可能更爽快一點,注意是理論上哈。

而且除了對動力表現和加速響應的改善,那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也帶來了油耗上的小驚喜。儘管爬山路段的短途油耗突破10L/100km,但最好成績做到了5.3L/100km,而最近1000公里的長期平均油耗也僅為7.2L/100km,比搭載愛信6速自動變速箱的傳祺GM6低了不少呢!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無堵車工況,請酌情參考


當然,這事兒不能太較真,因為高海拔固然會拖動力的後腿,卻有助於降低油耗。

缺點?當然有!比如收油門緩慢減速狀態下突然二次加速,這時變速箱的降擋反應就會讓人有點著急,極端情況甚至有兩秒的動力空窗期。這是因為變速箱出於節油目的進入分離滑行狀態,而降擋和重新結合兩個步驟花的時間肯定會更多嘛!除非提前切換到運動模式(或者乾脆手動降擋),不然還真沒啥好辦法。而且沒錯,採用液力變矩器的傳統自動變速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別總捨不得掛S擋


另外,雙離合變速機箱常見的坡起溜車問題,VAN哥在G50上也遇到了一次。解決方案也很簡單,記得打開Autohold功能就好,不得不說,它們的確是一對好CP。

其實對許多從手動擋車型升級上來的用戶來說,上面說的那些小瑕疵也許根本不是問題,既解放了左腳,又不必犧牲動力,油耗也比較友好,這就足夠了。

有些事情得看開點


雖然經常被捧為上帝,可你心裡也得有數,商家永遠會在售價和成本之間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平衡點。既然你用緊湊型轎車的預算買了這臺塊頭更大、動力也還不錯的MPV,自然也得對它身上某些無傷大雅的缺點睜一眼閉一眼。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通常來說,底盤素質是國內車企壓縮成本的重災區,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嘛,而且消費者普遍缺乏鑑別能力……而G50嘛,你可以鬆口氣了,呃,先松半口氣吧。

G50的行駛質感確實有點偏硬,而且有必要明確的是,這種硬跟誇歐系車時提到的「韌勁」並不是一回事,而是實打實的顛……城區道路上還好,可駛上鋪裝不太理想的縣級路後,一大波細碎震動便紛至沓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這事兒跟懸架結構關係不大


稍等,或許它的濾震效果並不比對手差太多,而是偏硬的座椅無法提供有效的二次緩衝,於是體感上的顛簸感便被放大了。

不過無論問題出在哪裡,VAN哥都覺得這個鍋不該由底盤工程團隊獨自背,因為G50的底盤雖然過於緊繃,卻基本做到了顛而不散,而且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架的彈跳感也在可接受程度(科尚表示壓力很大),能察覺到底盤的基本功還是比較紮實的。

此外,懸架的側向支撐力也比較到位(尤其考慮到較高的車身和底盤),在玉龍雪山腳下的多彎路段基本能做到得心應手,比它大哥G10那種忽忽悠悠的底盤踏實太多了。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不用時時刻刻跟車較勁


想來想去,行駛質感會出現這種低級破綻,十有八九是臨時降低了減震器規格,而這肯定又是「成本控制」惹的禍。作為全宇宙為數不多試駕過所有新晉10萬元級家用MPV的人,VAN哥的判斷應該比較靠譜吧。

所以咯,買回家之後換四根好點的減震器,估計這貨的行駛質感會有脫胎換骨的飛躍。其實還有個更簡單易行但效果會打些折扣的解決方案:把原車輪胎換成65以上的大扁平比型號。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原裝215/55R17輪胎略單薄


VAN哥敢下此結論的另一個重要參考,是G50的整體NVH控制也做到了頗高水準。車體在碎石路上基本沒啥共振和雜音,中高車速時對路噪的抑制也比較得體,而且即便是廂式車普遍最頭疼的第三排隔音降噪難題,它也能排在同類車型的中上游水平,當然啦,肯定會比第二排打個折扣。

隨車攻城獅也證實了VAN哥的判斷:大通在研發階段找了很多潛在競品做對標測試,從數據來看,G50的大部分相關指標是勝過途安L的。跟奧德賽比呢?沒這個必要吧,除了本田之外,哪家敢在NVH方面如此任性……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對了,趁著最近38婦女節的熱度,咱也該關注一下女性視角的觀點,比如VAN哥還記得有女性同行在試駕後反映,G50的方向盤稍有點重手。

這事兒該怎麼說呢,也許確實是重了一點點吧,但主要跟她自己平常開啥車有關,反正VAN哥真沒覺得有啥不妥。而且在高速公路上,這份重量也只是少許增加,既提供了合理的穩重感,又不會像個別歐系車那麼誇張,重到幾乎扭不動。


網紅範不足的大通G50,硬傷卻是10萬元MPV裡最少的,Yes還是No?

平底造型有點附庸風雅嫌疑


不過對駕駛愛好者來說,運動味十足的平底方向盤恐怕只能用來秀秀存在感。它幾乎將轉向輪的受力變化情況徹底屏蔽,毫無溝通感可言,哪怕跑在刺激的山路上也讓人索然無味。唉,也罷,反正家用MPV用戶不會在乎這個的。

VAN哥順便再講個G50成本控制的小段子。發動機自動啟停你應該知道吧?就是那個等紅燈時會主動熄火,一抬剎車又自動打火的功能。理論上這玩意兒可以節省1-3%的油耗,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尾氣排放,在政治上是絕對正確的。可大通覺得G50的油耗已經挺低,而且很多用戶也不喜歡它,索性就給省掉了,沒錯,是全系車型都不提供……


OK,以上就是G50試駕的全部內容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