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用“老”皁: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正文------

我很少在推生合的產品, “老皂”是例外。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說明:和不是老皂的皂相比,沒有區別;

我,經常有種傾向:用過的東西,總覺得是好東西,在我心裡會價值陡增。

比如,我家有條床單,和我年齡相仿,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產品。當年全中國的床單的花色、品種掰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那時候,推開各家的門,看到的床都和自家的都差不多。

時光荏苒,床單變成床品,四件套、六件套;長絨棉、雨露麻;貢緞,平紋;日式、法式、美國鄉村風;種種、種種,不一而足。

但我媽居然還保留著那樣一條床單,褪色了、柔軟了、變薄了,卻沒有漏洞。不知為何,每當她鋪上這條床單,屋裡氣氛都為之一變,和蓬蓽生輝是類似的感覺,但不是通常理解的奢華氣,而是淺淡的珍惜感和如水的溫潤感。

當我看到“老皂”,就想起了我媽的床單。

01 老皂前傳:被爸爸從長途車站截回的範姐

生合用戶都知道的範姐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郭佳(左) | 範姐(右)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我第一次聽說範姐,是在我爸病房裡。當時,他因為血糖高被勒令住院,我以為不過就是上年紀了有點小毛病,一週時間裡,經常把他一個人扔在病房。

大概是住院第四天,我去醫院看他,聽說他跑出去了一趟,就是為了範姐。起因是,我爸不在皂坊幾天,幾個女工鬧不痛快,範姐覺得委屈,於是給我爸打電話,說她要走了,而且已經拿走了行李。

老爸當機立斷,換下病號服打車,直接追到北京趙公口長途汽車站,成功地攔截住範姐,並把她請回皂坊。

在病房,我聽我爸講這段,就納悶:

我:您怎麼知道要去趙公口啊?


我爸:她沒別地方可去,只能到趙公口,從那裡回老家。


我心想:哦,要這樣嗎?人家蕭何月下追韓信,追回來的是大漢的一統江山,您呢?

勸回範姐三天後,我爸胰腺癌確診。

我真正見到範姐,則是我爸去世前一個月,因為要送他去皂坊工作。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2015年11月末 皂坊 範姐和我爸

爸爸去世的第二天,雙十二和媒體報道趕在一起,訂單猛增,範姐抽出半天時間參加了追悼會,其他時間連軸轉,趕製手工皂。

我沒問過我爸,當初為什麼那麼堅決地追回範姐,但這些年,說到範姐,我媽就說:“要是沒小范,這皂坊可就堅持不下去了。”

我心裡暗下決心:只要範姐願意,我就一直請她做皂。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生合手工皂全家福,裡面就有今天說的老皂

五年啦,生合售出的幾乎所有手工皂,都出自範姐的手。但老皂和範姐又是什麼關係呢?

02 跟隨生合手工皂走南闖北

2017年年初,生合決定將生產基地遷至蘇州黎裡古鎮,陰錯陽差就有了老皂。

黎裡古鎮,小橋流水,還有運河穿行其間,任誰去都覺得美,但對範姐來說,那不是個“好地方”。

離家遠,河北獻縣——江蘇黎裡,1068公里,她和女兒在皂坊,老公和兒子留守本地;

氣候“差”,杏花春雨雖好,但冬天的溼冷,北方人無法消受;

當地不利於做皂,完全不利於做;

南遷之前,我最擔心的是範姐,硬著頭皮徵詢她的意見。她說:要我去,我就去。話語清晰、簡潔。

話雖如此,但我知道,範姐是想回家的,她心裡有件大事:倆孩子到了婚嫁之齡,當媽的要回去張羅。所以,對我來說,應該想她所想,細水長流的日子,還是得在家過。

於是,今年8月,生合終於把皂坊搬到河北獻縣,範姐也終於可以在家門口做皂了。

03 老皂,一次疏忽的意外之喜

說完範姐和皂坊的搬遷,終於直面老皂了。

站在製作手工皂的角度,江南沒一天是好天氣。為什麼?潮!

因為潮,晾曬中的皂會出汗、發粘,保存也是問題。

去蘇州之前,想到這個問題,但沒想到那麼嚴峻。因此,專業除溼機必不可少。

皂的理想環境,必須昏暗+涼爽,最重要的是“爽”,因此必須有除溼機。如果溼度過高,皂會“出汗”;如果不昏暗,過多的光會讓淺色的皂變化,讓有顏色的皂變淺。

饒是如此,範姐仍常抱怨,“大冬天,皂還長毛”,還說“包好的皂粘了紙盒”。只好全天候、大功率除溼。

但老皂出現,還有兩個原因。

到了蘇州後,因為添加了兩套模具,範姐的產量增加了;


範姐家裡出了點事,臨時回家處理;

陰差陽錯的,有一撥皂,被關在庫房“小黑屋”裡,無人理睬(皂坊和庫房不在一處),他們隨著範姐從黎裡遷回獻縣,又被關進小黑屋。

幾周前,庫房做盤貨統計,猛然發現,有批皂竟然超過了一年!但是除了水分蒸發,變得稍輕之外,把他們放在手上,看來看去,不覺得老,只覺得好,就像我媽的床單。

04 老皂不老,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不全是文學語言,而是皂化反應的真實過程。

古法手工冷制皂:植物油在不超過50度的溫度條件下,完成皂化反應,而得到的皂。

皂化反應:脂肪酸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形成脂肪酸鹽。

從油的狀態,到奶昔裝,不同的油脂有不同的速度。以生合的皂為例,快的需要40分鐘,慢的六個小時。(我爸第一次做老祖母橄欖皂居然攪拌了6個小時)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做皂 攪拌

奶昔狀的皂液會倒入模具中,放入保溫箱(有的不可以保溫)。少則三天、多則七天,奶昔狀的皂液變成了可以承受切割和輕柔搬移的塊狀物。

——從油、到奶昔、到塊狀,皂化反應始終在進行。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此後,切好的皂,要送進恆溫且通風的曬皂房中,安靜度過一個月或40天,才可以售賣。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晾 皂

為什麼要等到這個時候?

因為這個時候才可以說皂成熟了,就是說大規模的皂化反應——發生在脂肪酸分子和氫氧化鈉分子之間

——在理論上結束了,而事實上其實沒有停止。

在逐漸堅硬的皂體中,還有少量“剩男”( 遊離的脂肪酸分子)和“剩女” (遊離的氫氧化鈉分子)看著別人“成雙成對”,不甘心啊,也在努力地尋找著彼此,當他們相遇時,皂化反應就發生了,於是皂體內部,就少了一個脂肪酸分子和一個氫氧化鈉分子。遊離脂肪酸過多,皂很容易氧化;遊離的氫氧化鈉過多,皂的鹼性也會很高。


以山茶素皂為例,三個不同時期的皂,把等量的水滴在皂體上,然後PH試紙去試驗;以圖為證。


新年用“老”皂:時間與“我”,就是這樣一種美好

老皂酸鹼實驗

因此,嚴格精確的原料配比和適宜的存放環境,會讓皂越來越溫和。背後的原理,其實是因為皂化反應始終在緩慢進行。

所以,老皂越老,性質越溫和。簡直就像是一種人,老了,反而越發有種如玉的溫潤光澤。

從北京到黎裡,從黎裡到獻縣,伴隨著範姐搬家、一次次搬家,陰錯陽差有了這批走南闖北地“老皂”,今天,我把範姐的故事,皂的故事,陰錯陽差的故事,呈現給大家,希望你喜歡。

文章:郭佳

視覺:葉導

監製:木天

編輯:一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