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原創 南苑大王 鑑茶院 今天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如果說有一位帥哥,他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各國政要是他的好友,許多王妃是他的粉絲,商界大佬是他的小弟,諾貝爾獎得主對他崇拜的五體投地,你要不要好好了解一下?


如果說記錄他言行的書籍,有一位大國元首親自確認,書裡有花不盡的錢財、吃不光的糧食、開不過來的豪車、挑花眼的戀愛對象,你想不想深入學習一下?


而再如果說,這個作品其實你初中乃至小學就已經學過,你是不是稍顯詫異,這人是誰,這書啥書,還有這麼回事?


是的。這人叫孔子,這書叫《論語》。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1


孔子可不是一般人,更不是我們印象中禿頭長鬍子的那種老人家。


他才華出眾,禮儀音樂、天文地理、駕車射箭、邏輯演算,“禮、樂、射、御、書、數”等君子六藝無一不精;他氣質脫俗,史載身高一米八,是貨真價實的高富帥,而且風趣幽默,可甜可鹹,當時的大美女、衛國王后南子也是他的小迷妹。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春秋時期中國總人口2000萬,按識字率5%,也就100萬人,孔子有三千子弟,佔千分之三,七十二個有名的,包括政界大佬冉有、春秋福布斯排行榜首富子貢、學術天才顏回、軍屆猛男子路,孔子活著的時候是真正的無冕之王,死了之後被稱為“萬世師表”,再牛叉的皇帝到了孔家也得收斂。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1988年,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討論新世紀世界的前途,他們竟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天若無孔子,萬古如長夜。而作為孔子言行集合的《論語》講什麼呢?講發展,講奮鬥,講迷茫,講無助,講歷史進程中的個人。《論語》也就15900字,中國人讀了2000年。


宋代時,宰相趙普給宋太宗說,


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今天臣計劃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致使天下太平。


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前文說到的書中有花不完的錢財、吃不完的糧食、開不過來的豪車也是真事,來自於宋真宗的詩,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


世界上絕大多數書,、都是和平年代寫的或者事後包裝的,環境決定意識,就跟出家人寫一本戀愛手冊,戰爭結束之後你說仗該怎麼打一樣,事後諸葛亮基本沒用,而《論語》完全不同。


它是動盪年代寫的,在春秋戰國的大爭之世,天天見證歷史,對今天就特別有指導意義;它是明明白白說自己“愛財”、“追求富貴”的正常人寫的,普羅大眾就特別好上手;最關鍵的是,他說人話,才1萬多字,雖然是文言文,但裡面全是口語性的句子和對話,簡直是主播文案。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問題是,解讀論語的書魚龍混雜,而真正好好說的並不多,大王思來想去,與其在後臺解答讀者要讀什麼書的諮詢,胡亂推書誤人子弟,把世界讓給我們鄙視的人,不如自己好好寫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者朋友們都很忙,大王代勞解說,雖是一家之言,但功莫大於傳法嘛。

而與以往所有解讀者不一樣的是,大王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第一個出發點是中國常識和中國社會的本質。雖然我們有了更先進的交通工具,高鐵朝發夕至,雖然我們有了更發達的通訊,手機千里傳音,然而,我們的世界,依然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依然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社會的底層代碼根本沒變。


第二個出發點是孔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正常人。多少著作把孔子寫的無比偉大,滿篇都是大道理,無慾無求的勸人向善,這怎麼可能,孔子要真是那麼裝X,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別說後世那些狀元們崇拜他了,他那三千子弟七十二賢都是傻子嗎?裝的不累嗎?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如果不談文言文的表述,《論語》是一部超級大佬的成功學直播稿。


在中國社會明規則和潛規則的基礎上,把孔子當成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中年但不油膩、世故而不圓滑,堅持正道起飛的大叔,才能讀好《論語》。


2


今天來看第一篇《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這是《論語》的開篇,大家很早就學過,傳統的“正確”解釋是,孔子說:

“學習知識並時常溫習它,不是很高興的嗎?

有朋友學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

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風度的嗎?”

在大王看來,這是強詞奪理胡亂解讀啊。


第一句,學習知識並時常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一點都不高興啊,誰複習課本快樂呢?睜眼說瞎話。高三時候天天做卷子,高考完同學們把書本撕成一條條的,在歡呼聲中扔下教學樓,溫習課本要是高興,誰特麼撕書啊。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第二句,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這可說不準啊。疫情期間胡亂串門,有的地方是要打斷腿的,就算不在疫情期間,至交朋友肯定沒問題,但總有一些我們需要面上應酬的,請吃請住的,生怕招待不好,一兩次還行,搞多了受不了啊。外地的親友去了北京,地主得陪著逛故宮爬長城吃烤鴨,再碰到個孩子要看升旗,簡直要崩潰。


大王一個在南京的朋友,說他去年搞接待,夫子廟秦淮河早走膩歪了,總統府一年去了8次,陪吃鴨血粉絲湯都搞出慢性胃炎了,私下裡著實快樂不起來啊!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就這兩條,如果光看字面意思,孔子這不是迂腐又強人所難嗎?這種人怎麼可能受到歷朝歷代的敬仰,那麼多帝王將相崇拜孔子,難道都是傻子嗎?

只能說,我們理解的錯了。

3


正經意思是什麼呢?


先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句中,學和習,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概念,不是看書,做卷子,習是實踐的意思,正確的含義是:


“學習了新的本領,時常的拿出來練習一下露兩手,不是很爽的事情嗎?”


剛拿到駕照,買了車抓著方向盤開,緊張,刺激,爽。


剛學會了做飯,黑暗料理做出來,看著男朋友開心的吃下去,還稱讚自己做得好,開心的不得了。


自己學會插花、烤餅乾,哪怕駕校學個車,時不時的在朋友圈發個照片炫一下,接受大家的敬仰和點贊,心情無比愉悅。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學到了點東西,別藏著掖著,沒事就得拿出來露兩下,炫炫技,難道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嗎?練多了水平就有了。對嘛,這才是孔子。

再看第二句,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這個朋,不單指現實中的朋友,不是非得具象成一個有名有姓的某某某,非得當面,非得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而是說,你跟一個人交流,或者看到一個人的書,覺得他裡面的說的道理很對,你相見恨晚,和你志同道合才叫朋友,弄不到一起頂多叫熟人啊。這個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篇文字,一個分享,一個感觸,就像你讀了大王一篇公眾號文章,擊節讚歎,覺得說的太對了,知己啊!當然開心了。是不是認識本人,並不重要啊。


讀書萬卷,神交古人,也是有朋自遠方來,遠方可以是時間和空間,幾千年前的古人和你在文字裡相遇,彼此認可、激情碰撞、顱內高潮,當然快樂啊!


有一個叫杜甫的朋友從唐朝來,大家都很快樂,他也很忙。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第三句,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風度的嗎?這個人,我們經常理解為別人、具體的人,是不對的,是怨天尤人的人。自己懷才不遇,社會不認可,灑脫一點嘛,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才是君子風度。


不被人理解,說明你前兩句中做得不好,沒有那種真正意義的朋友,入不了別人法眼,沒有和主流或者遊戲規則水乳交融,說白了是你不瞭解社會。不瞭解社會,說明你學到的東西和實踐都不夠,所以,你有什麼好惱怒的呢?回去好好學習讀書,神交古人今人,等大家發現嘛。

就像大王,早在2月下旬,大王就預測說,歐美的疫情一定要捅出大簍子,很多人並不相信,在後臺大罵大王是小粉紅,說美國滅日本平蘇聯,一天造一艘登陸艇,多麼強大你知道嗎?歐洲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不拋棄不放棄你知道嗎?

大王當然沒有惱怒,用《70年》《美帝餡餅》等文章娓娓道來,然後神交上各位讀者,再然後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時常溫習一下那幾篇10萬+,當然爽啊,孔子說的一點都沒錯。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而方方呢,她的日記被諸多80後和90後不喜歡,說明方方沒有和年輕人成為“有朋”,人家讀他的文字,感覺不到開心快樂並引為知己,所以,別人沒法瞭解她。不瞭解你就好好學習,好好解說,跟年輕人心平氣和溝通不好嗎,你不但是作協主席,還是65歲的長者呢。

方方偏不,對付不瞭解和“人不知”,她的方式是扣帽子,極左、文革餘孽、憤青、膿瘡,和讀者撕逼互懟。別人不瞭解我,我就使勁罵,哪有一點“人不知而不慍”的感覺呢?

搞懂他,才能搞定這個時代


在過去,中國的“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組成的“四書”,不是說你認識字能看書就叫讀書人,遵循《四書》的精神才是。

你覺得上來就和祖師爺孔子的精神背道而馳,和中華文明共有的價值觀對著幹,方方能叫讀書人嗎?

4


論語第一句的全部意思於是明確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到東西,時不時的要拿出來練手、裝個X炫個技,難道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無論是真實世界還是精神世界,見到與你志氣相投和三觀一致的朋友,難道不一件快樂的時期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乾貨學得多了,練手練的多了,自然就牛X了,如果別人不瞭解你,你不要計較和惱怒,回去練內功,打入他的精神世界,做他心靈的朋友。

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一定看得出來,保持一個高手風範嘛!


與朋友相交,和高手同行,學真·大佬風範,敬請關注大王的公眾號(ID:jcytoday)。

搞懂《論語》,讓時代配得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