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許知遠也救不了《吐槽大會》

澎湃特約評論員 陳禹潛

許知遠一句:“CP和期貨差不多,是一種沒有兌現的愛情。”把這一季的《吐槽大會》頂上了熱搜。網友紛紛感嘆:“文化人說脫口秀就是不一樣。”

第五季《吐槽大會》開播以來,最新的第四期確實是質量較高的一期,集齊了直播帶貨、熒屏CP、相聲等流行元素,金星、許知遠、閻鶴祥等人言辭犀利,賺足觀眾的眼球。最新一季還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改版,廣招多元圈層嘉賓,引入自曝槽點、戰隊battle、淘汰、補刀等賽制,最大程度上增強了節目的競技性。

即使如此,部分觀眾依舊不買賬,甚至有網友在彈幕中評論:“尷尬到在地板上摳出兩室一廳”。第五季《吐槽大會》的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歷史新低的6.0分,2016年橫空出世、火遍全網的《吐槽大會》,好似也沒能逃脫綜藝的生命週期定律。

“這節目以後不能上了,禮尚往來的真沒勁。”金星一句話道出了節目下滑的真正原因。我作為一名五季《吐槽大會》期期不落的老粉,能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原本犀利尖銳的“吐槽大會”,慢慢開成了避重就輕、變相開脫的“洗白大會”。

《吐槽大會》的最大賣點正在於揭開明星的光鮮靚麗,化攻擊為娛樂,以解構來重塑。但是,對很多嘉賓來講,這只是一個“通告”,為了節目“笑果”放低身段,很多人都不願意。這樣渾身禁忌、處處埋雷的參與態度,自然難以維繫“吐槽”的喜劇內核。

節目的編劇同樣漸失初心,《吐槽大會》的標語是:“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編劇們喪失了硬懟大牌明星的“勇氣”,只留下從年齡、性別、身高等領域裡找老梗的“手藝”,創作諸如“上對花轎嫁對娘” “半老徐娘”之類的爛梗,值得被許知遠懟一句“審美的偏狹是一種智力缺陷”。

嘉賓的槽點不痛不癢,編劇的稿子不上不下,沒搞好節目的核心“吐槽”,創造再眼花繚亂的賽制也是迴天乏力。

脫口秀當中的自嘲與吐槽,是一種“主動汙名化”的過程,它是一種象徵著主動接受、主動選擇的表達方式,用披露集體心理和集體表徵來反抗焦慮,追求的是一種“你不爽也得笑著”的冒犯幽默。

而要做到這樣的境界,沒點兒文化素養可不行。古有杜甫“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近有魯迅先生“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而許知遠吐槽中化用魯迅先生的兩株棗樹梗,“就想說兩句話,一句是髒話,另外一句也是髒話”也同樣是妙趣橫生。

所以,許知遠雖然在節目中被李誕調侃為“文化暴露癖患者”,但文人包袱頗重的他卻為這個節目帶來一陣新風,其多重隱喻、辭藻繁複的脫口秀風格,通過高出一截的文化含量,贏得滿堂彩。一個是堅守深度的媒體人,一個是“人間不值得”的表演形式,兩者怎麼看怎麼違和,卻意外“金風玉露一相逢”。

創作娛樂產品也需要文化深度。除了《吐槽大會》,另一檔綜藝《奇葩說》也火了一個知識分子——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劉擎,博覽群書的底蘊和妙語連珠的辯論,使他得到了大量擁躉。

許知遠和劉擎的廣受好評,也證明觀眾並不滿足於“奶頭樂”,娛樂市場也需要更有深度內容的填補。有人哀嘆這是“娛樂至死”,但曲高和寡並非文人風骨,嬉笑怒罵也不一定有辱斯文,娛樂和文化的接軌未嘗不是脫口秀節目突圍的新路徑。

說白了,就像罵人也要有文化,隨著觀眾審美品味不斷提高,越來越不好忽悠,節目要做下去必須有來自創新的源頭活水,否則節目每季長篇累牘的連載也是惹人厭煩,不如見好就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