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前言:提及金庸筆下那些絕世高手,自然是繞不開張三丰,這位傳奇人物雖然身處於武林世界的沒落期,卻依舊有超越前輩的實力。更難得的是,其所創的武當派,諸多功法皆是由其親手打造,可見張三丰在創造武功上的強大天賦。在原著中,有一門神功需要七位一流高手合力祭出,且被這位極其挑剔的宗師視為絕學,可此神功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倘若是一般的武功,絕不至於用得上七人合力才能祭出,畢竟雖然人多力量大,可七人合力的陣法類武功終究還是限制諸多。可是,這門武功不但被完善到了七人共同施展,而且對入陣者也是要求嚴格:必須是一流高手。可見倘若此陣被施展出來,必定可以斬天下任何一人。但是,為何這般神功卻會在首戰自我瓦解呢?

此門神功名為真武七截陣,單單聽這名字,便感覺莫名的威武霸氣。此功法乃是張三丰所創,此等神功,領悟起來自然也是不同凡響,張三丰觀真武神像之前的一蛇一龜有感,從中看出了蛇的靈巧和龜的穩如泰山。

於是他想,倘若將這兩者身上的特質結合起來,練就一門武功,那豈不是玄妙的很,說幹就幹,張三丰前往另兩處以蛇象為形的山前,準備領悟出一門絕世武功出來。

只不過,潛行研究了許久後,張三丰卻不由深感可惜。因為他發現了,倘若以一人之力,絕不可能單獨施展出這門奇功。可是領悟這麼久的心得他也不願意輕易捨棄。於是張三丰另闢蹊徑,想出了七人為陣,共同施展這門神功的方法。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所以,此陣最初其實是往功法上發展的,無奈一人之力不從心,張三丰才轉而由七人共同駕馭這門武功。雖然和初衷不同,但這卻更可見此陣法的傳奇。

神功初成後,張三丰喚來了自己的七個徒弟,向他們各傳一套武功。這也是筆者為何稱此陣法為神功的原因,因為這門功法七個人學的武功皆不相同,一人學一種,單獨拿出去是一門頂尖武功,可以用來禦敵。組合起來則是成了神功,打遍天下人。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這般奇功倘若當真一個人可以學成,那麼恐怕此人必定是天下無敵。不過,筆者認為,六脈神劍的設定和此神功其實頗為相似,六脈神劍無疑是段家的絕學,可是由於過於艱深難懂,大理寺只能一人學一劍,組合起來迎敵。可是這絕比不上段譽的兼修。或許真武七截陣也是可以一人兼修,只不過哪怕是以張三丰的資質,都不足以駕馭罷了。


再來看陣法大成之後的威力。前面說了,單獨一人使用,也可以當作一流武功來用,而二人則可以使得神功強上一倍,四人則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直到七人合力,相當於六十四位一流高手共同合力攻敵。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這般威力,恐怕連那位天下無敵的獨孤求敗,都要飲恨當場。只可惜,在初次拿出去禦敵時,武當七俠中,先是張翠山自刎而死,後又俞岱巖被廢了雙腿。七人折損兩人,這門傳奇陣法也因此未動手先自損大半實力。

不過,倘若七位絕世高手聚集,齊心協力打出這門真武七截陣,可發揮出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實力,恐怕就連張三丰自己對上了也要吃癟。可奈何首戰失敗,張翠山和俞岱巖相繼失去戰力,導致這門絕世陣法早早被掩蓋光芒。之後金庸再未曾給過此陣法一個出場機會,這著實是令人惋惜。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不過,或許很多讀者由此想到了另一門陣法類武功,也就是射鵰中提及的天罡北斗陣。有意思的是,這門陣法同樣是需要七人合力祭出,且也是一代宗師王重陽所創,可在實戰中,這門武功卻似乎並沒有想象的威力巨大。

全真七子七人合力,祭出天罡北斗陣,卻只能欺負欺負梅超風這樣的一流高手,以及和黃藥師打平手,最後還被歐陽鋒偷襲導致破陣。可實際上,首先全真七子本身便實力屬於次一等,而天罡北斗陣的效果也沒有那麼誇張,僅僅是合聚七人之力罷了,所以才僅能和五絕之一打平手。

此神功需七位一流高手合力,被張三丰視為絕學,卻在首戰自我瓦解

不過,倘若全真七子打出的是真武七截陣,那麼,這門陣法還能發揮出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威力嗎?或許相比於陣法,人的因素也是居功甚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