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陣笙歌裡“讀”鄉村振興 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赴通道縣線下讀書

陣陣笙歌裡“讀”鄉村振興 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赴通道縣線下讀書
陣陣笙歌裡“讀”鄉村振興 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赴通道縣線下讀書

省政協人資環委組織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來到現場,邂逅侗鄉千年蘆笙,為懷化鄉村振興代言。

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廖宇虹 夏麗傑 汪細伍)11月26日,湖南省政協“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活動暨湖南·通道第十四屆侗族蘆笙文化藝術節·“三區”文化人才彙報演出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舉行。省政協人資環委組織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來到現場,邂逅侗鄉千年蘆笙,為懷化鄉村振興代言,推薦懷化風物人文,助力文旅扶貧、鄉村振興。

熱鬧笙歌中見證“中國蘆笙文化藝術之鄉”

蘆笙從古老的簧管樂器發展而來,至今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通道侗族廣泛流傳的傳統民間樂器。2008年,侗族蘆笙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通道縣也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蘆笙文化藝術之鄉”。在坪坦鄉,村村寨寨都有蘆笙隊,隊員年齡從七八歲的少年兒童到70歲的老人不等。

陣陣笙歌裡“讀”鄉村振興 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赴通道縣線下讀書

上午活動開始之前,舉行了侗族最古老、最莊嚴隆重的“祭薩”活動。

上午活動開始之前,一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如同一座巨型碉堡的坪坦大寨的薩壇下,舉行了侗族最古老、最莊嚴隆重的“祭薩”活動,祈福村寨平安興旺,百姓團結幸福。

陣陣笙歌裡“讀”鄉村振興 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赴通道縣線下讀書

蘆笙表演賽現場。

隨著省政協原副主席劉曉宣佈活動正式啟動後,本次通道侗族蘆笙節的表演賽和對抗賽也在蘆笙廣場拉開帷幕,採取10分制進行評分,表演賽6分、對抗賽4分。

來自廣西呈陽的蘆笙代表隊、高步村蘆笙隊、橫嶺村蘆笙隊等10支蘆笙隊伍600餘名蘆笙隊員參加了比賽,每支隊伍按照抽籤順序一一進入廣場參加表演賽;對抗賽則是兩兩相互爭鳴、試比高低。他們邊吹邊跳,笙中有樂、樂中有舞、樂舞交融。

最終,坪坦村蘆笙隊獲得了第一名。比賽前三名的隊伍各獲得具有民族特色的“紅豬”一頭。獲勝隊員們一齊歡呼,扛起“紅豬”,笑得十分燦爛。

他們為美麗侗鄉點贊,為鄉村振興點贊

除了觀看蘆笙節表演,省政協委員們也圍繞美麗鄉村示範區坪坦鄉進行了調研考察。熱烈的節日氣氛感染著他們,對於鄉村振興、對於發揮新聞出版界別作用、對於讓讀書活動從線上走入線下,他們也不禁生出許多感悟。

“我們在線上學習討論,從理論上把握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內涵及現實意義,做到理論上清醒、認識上深刻,進一步增進委員履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從讀書向履職拓展,從凝聚委員共識向凝聚社會共識拓展?我們選擇將讀書學習從線上向線下延伸。”省政協委聯委副主任、省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召集人孔和平說道:“新聞出版界的各位委員,一定要發揮新聞媒體的傳播優勢,為通道、懷化乃至全省的‘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工作鼓勁加油、吶喊助威。”

從在通道蘆笙文化藝術節中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出發,省政協委員,湖南出版集團董事、黨委委員,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舒斌說:“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資源稟賦,有的是紅色故事,有的是產業故事,也有的是古村落,村情千差萬別,一定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同時,他還表示:“過去我們講文旅扶貧,我覺得現在也可以延伸到‘文旅振興’,通過文化、旅遊來進行鄉村振興,是一個很好的路子。”

省政協委員、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日報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柏禹感嘆:懷化是綠色生態的世界、紅色文化的沃土。他認為鄉村振興還是要從產業入手,只有產業振興了,在外務工的人員才會迴歸,人員迴歸,那麼有了人氣,才會有鄉村振興。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也作為一名媒體人,我認為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新聞媒體人應該更擔負起責任,找準切入點,快速參與進來。新聞媒體人參加鄉村振興的宣傳,能夠將政策變得通俗易懂,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向基層落實。”省政協委員,鳳凰網湖南站站長、董事長、總編輯曾雪封表示,今後將繼續利用職業優勢,關注湖南的鄉村文化建設。

“在大城市生活時間長了之後,我希望大家都能來到我們的鄉村走一走、看一看。”省政協委員、岳陽晚報社社長助理艾傑表示,此行來到懷化通道縣,看到青山綠水、淳樸民風,感觸非常深。除了深感新聞界別的委員應為鄉村振興多出一份力,他也希望在外務工的人們能夠回到家鄉,為鄉村振興奉獻一份力量。

省政協人資環委主任李壯麗深情說道:“我們把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活動帶到鄉村,帶給老百姓,綠水青山在坪坦,侗鄉兒女齊歡顏。”

在新農村建設中留住鄉味、鎖住鄉愁

在線下讀書交流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活動線上讀書群交流已經開展到第46天,繼續重點學習《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第六章“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由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圖書館副館長鄒序明導讀,與委員們圍繞主題“新農村建設中保留鄉味鄉愁”開展交流討論。這一主題也與今天同時開展的線下讀書活動有契合之處。

導讀委員鄒序明表示,在新農村建設中保留鄉味鄉愁,需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統籌城鄉文化協調發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深入傳承好傳統農耕文化,推動鄉土文化和城市文明深度融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補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缺乏的短板,加強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法治長廊、民俗街牆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的輻射效應,文化活動、科技講座下鄉入村。弘揚傳統文化,加強農村閱讀推廣,提高農民文化知識素養。用公共文化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村民自覺摒棄賭博、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涵養良好家風。

“補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短板,除了推進地方文化服務,如農村書屋的建設外,也建議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服務平臺,藉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城鄉文化互通,使農村居民更便利的就地獲取文化資源。”委員劉丹軍說道。

省政協人資環委一級巡視員計世飛認為,在推進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中,要注重挖掘打造鮮明特色。對於不同地區的農民集中居住區,結合各地不同的地域風貌、產業發展、村落文化、旅遊資源等,因地制宜打造不同風格的特色村落,實現錯位競爭、競相發展,堅持農房姓農,展現傳統佈局的河居風貌,留住鄉味、鎖住鄉愁。

“保留鄉味鄉愁,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和形式。侗鄉的民風民俗、載歌載舞就是鄉味鄉愁一種很好的表達形式。”同步參與線下讀書活動的省政協人資環委主任李壯麗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