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很多企業的基層領導者,普遍反應在開展領導活動中,都會遇到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每逢講話、報告、演說、談話的時候,往往腎上腺素飆升,頃刻間大腦一片空白,竟忘記了自己都做過什麼,更是不知講什麼、如何講,致使錯過了很多向上級“展現”的良機。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基層領導者學會運用語言藝術,是一項必備的職場技能。語言是工具,它是人們相互協調配合、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重要載體。廣大領導者在演講或報告中,若要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吸引力,應當加強語言修養、掌握語言藝術,以此增強感染效果。然而,這種語言藝術的應用,並非無所顧忌,任意發揮,而要適當、準確、恰到好處,尤其“10個切忌”需要基層領導者熟知。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故弄玄虛

領導者在演講、報告中,要引用一些例子,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但是如果故弄玄虛、亂加渲染,就會弄巧成拙,甚至事與願違,使上級和員工群眾產生反感。

如,有這麼一位領導者,在講話時,開頭便說:“同志們,在我講正題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聽眾把目標和精力刷地集中起來。可是這位領導並沒有馬上講他的故事,卻左看右看,見門沒有關嚴,特意把門輕輕關上。然後坐下喝了口水,鄭重地清了清嗓子。這一切使聽眾感到會有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要講,無不一一靜靜等待著。“同志們,我給大家講講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五十多歲了......”白求恩的故事是感人的,但經這位領導者一番軒然之後,聽眾都嗤嗤地笑了起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在於這位領導把氣氛弄得過於神秘,而所講的故事又是盡人皆知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他把嚴肅的事情庸俗化了,結果影響了講話和報告的效果,這類情況在職場中常有發生。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1:故弄玄虛

切忌隨意扭曲

隨意扭曲是基層領導者在講話和報告中的一個大忌。為了打動聽眾,有的搞點人為加工,有的把不完整的事例完整化了,把不是一個人做的事加到一個人身上,把彼時彼地發生的事加到此時此地了;還有的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例子通過接頭續尾、揉成一個事例來講,他們認為事例發生在“天南”,把它說成在“地北”,思想深處是這樣想的:一不要證據,二不留存根,講完就完了,誰也不會去調查證實,只要能打動聽眾,把內容講得生動就行,摻點假沒多大關係。其實,這種做法危害極大。

如,有這麼一位領導者,在講述對越反擊作戰的某一位英雄事蹟時,說他在炸燬敵人暗堡的瞬間,“想到坑道首長望著他,黃繼光的形象鼓舞著她,他想到這些......”正巧,沒多久這位英雄到該單位作報告來了,在座談中,有位同志問他,你當時想過上述內容嗎?他淡淡一笑說:“哪裡顧得上想那麼多呢,在這種環境中,只能想到保住自己,消滅敵人,想別的就要誤事。”

樸素的回答告訴我們,講演、報告不能隨意地講,決不能以“可能”為依據,要以事實為依據。這也讓我想起了許多年前一位領導教育我的話:辦事講程序、說話講依據、平時守紀律,道理是一樣的。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2:隨意扭曲

切忌先定調子

講演、報告中引用的事例是要為觀點服務的,有的領導者在對下屬講話時,往往對一些事情和問題先加褒貶,這是沒有必要的。

如,講一件事情之前,開頭便說:“這件事太感人了!”“這件事對我們當前的工作乃至今後的工作太有指導意義了!”以此先罩上某種光環。就領導者本意來講,想以此來引導人們的重視。

但是,與會者其實想當場聽一聽“感人”“重要”的事實,如果事例本身並不理想和重要,或因自己講演水平沒有表達其意,這樣先定調子了反而使聽眾感到失望,正確的方法是先亮出觀點後,接著講述事例。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3:先定調子

切忌前後矛盾

領導者講的事例,既然是客觀事實,那麼,它的內容就應當具有準確性和穩定性。不論是直接的事例,還是間接的事例,都應具備這個特點。即使列舉一些科學預測、民間傳說,每次演講報告中也應當一致起來,不能前頭是這樣子,後面又變成了另一個樣子。

如,有一個基層領導者,在一個月中,分別給幾個下屬講演,引用愛迪生自學成才的例子,以此說他只讀了三個月的書,一次說他上過三年學,一次說他念過初中,到底哪次講得對呢?

對於情節比較複雜的例子,這種前後有出入的現象就更多了。為此,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一本經唸到底”,在事例客觀準確的前提下,不要出現自相矛盾的問題。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4:前後矛盾

切忌老生常談

在講演和報告時,不能東拉西扯,不能講什麼就把爛熟於心的例子往上端。

有的基層領導者,年初講如何開創工作新局面這個例子,半年時講如何加強管理時還是這個例子,年底時談領導機關作風改變時仍然用這個例子,甚至一個例子用好幾年。

當然,一個例子可以多用,運用好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領導者講的內容不一樣,要說明的意思也不同,總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不同的意思,總有不切題的時候。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體現時代的事例很多,不能總用老例子,常講不新、常講不鮮,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5:老生常談

切忌套話連篇

有些領導者在作報告時,習慣於用套話應付局面。本來作報告就是為了說明問題,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必勉強。然而,也有沒話硬湊話的情況發生,把那些人家說過多少遍的套話、空話甚至是正確的廢話,滔滔不絕地講出來。

如,在做工作報告時,每次說“成績是主要的,錯誤是次要的”,在分析形勢時,每次說“形勢大好,問題不少”等等。甚至在會上作報告,照著稿子念下去,把“此處可能有掌聲”也讀出來的例子也不少。

當前,全國上下提倡一股新文風,講短話、開短會,說有用的話、說解決問題的話、說接地氣的話,這樣的文風是廣大群眾喜歡的。因此,各位領導者要在這方面下苦功夫。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6:套話連篇

切忌題外發揮

作報告、作講話與寫文學作品有區別,文學作品可以寫意、寫景、可以引用話外音等,而作報告、作講話是講事實,說明道理。只能圍繞一個題目來表達,而且要在講話中,圍繞題目該詳就詳,該簡就簡。

如,對某一細節的描述,如果像文學作品那樣細緻,就沖淡了主題的思想,遊離到報告內容所允許的範圍之外。

要記住,報告、講話是面對面交流,一般都是由報告人或講話人來控制主動權。但是,下面的與會者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有時可能會採用遞條子的方式提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與報告、講話有關的內容要給予解答,無關的或者關係不大的可不解答,心中無數的不要回答,免得被聽眾牽著鼻子走,容易使報告或講話走偏。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7:題外發揮

切忌居高臨下

基層領導者在講演、報告時,要用有聲、無言語言吸引聽眾,決不要擺出官僚主義的架子。

周恩來總理在《反對官僚主義》的講話中,曾給“老爺式”的官僚主義畫像:“官氣熏天,不可向邇;唯我獨尊,使人望而生畏;頤指氣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風粗暴,動輒破口罵人。”

周總理說的這種情況,在一些基層領導者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有的真理意識、群眾觀點、政策修養都比較薄弱,往往把報告、講話作為炫耀自己、拔高自己的一種機會。因此,在作報告、作講話場合下,個別人居高臨下,獨斷是非,不容異議,結論多、論證少,使聽者產生反感,不自覺地增添了一道與下屬的鴻溝。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8:居高臨下

切忌詞不達意

準確精煉的語言,為表達演講、報告內容,增強演講、報告效果所必需。語言不通、詞不達意,說話拖泥帶水,不僅不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還有因為意思含混、文理混亂而令人無法理解,產生歧義。

有這麼一則笑話,說山東軍閥韓復渠一次到某大學作報告。一開場就講:“今天到會的人很茂盛,敝人實在很感冒。你們都是大學生,懂得七八國英文,我不懂這些,今天真是鶴立雞群了。”

這話笑話不論真實程度如何,可以看出,用詞不當、語意不清、胡編亂造,對報告者本身的形象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當然,也有故作斯文,講話牛唇不對馬嘴的事情。另外,基層領導者在報告、講話中,唸錯別字的現象也不無存在。有的人把“錦上添花”念成“mian上添花”,有的人把“履歷表”讀成“復歷表”,等等這樣的情況都是要十分注意的。


“會幹不會說”的領導者大有人在,怎麼辦?關鍵掌握9個切忌

切忌9:詞不達意

結束語。領導者的語言藝術在於使人信服,如果一個領導者講話枯燥無味,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能說服別人,因而就不能樹立領導者的權威性。《毛澤東選集》《鄧小平選集》給了我們很多指導,同時習式語言風格也讓廣大群眾眼前一亮,都是我們可以模仿的對象。

首發原創,持續更新,歡迎關注@職場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