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 | 半年內三調架構後,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離職

36氪獨家獲悉,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副總經理張志琦已於近期離職百度,多位百度雲內部人士向 36 氪確認了這一消息。一位一線美元基金人士告訴 36 氪,已經和尹世明有過接觸,不排除其創業可能。

尹世明於 2016 年被百度前總裁張亞勤招至百度,搭建了百度雲計算業務商業化體系,是百度雲的“一把手”。尹世明和張志琦有著深厚的銷售背景,二人此前分別為 SAP 大中華高級副總裁與 SAP 中國區副總裁。“百度雲初期的大客戶,基本都是 Watson(尹世明)和志琦帶進來的。”一位百度雲早期員工對 36 氪說。

36氪獨家 | 半年內三調架構後,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離職

原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雲總經理尹世明

在百度內部看來,尹世明的離職並不意外。今年3月中的一次架構調整,已經為這位百度雲一把手的離開進行了鋪墊。

今年3月11日,百度CTO王海峰發送內部郵件,宣佈對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ACG)進行調整,其中,尹世明、張志琦兩人卸任原職務,另作安排,百度智能雲的雲計算、智能金融、智能客服、渠道生態等業務負責人將向王海峰彙報。

這已經是半年內百度雲第三次架構調整。

2019年9月,百度宣佈將智能雲事業群組與CTO體系融合,尹世明團隊向集團CTO王海峰彙報。

2020年1月8日,百度將ACG(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與AIG(AI技術平臺體系)、TG(基礎技術體系)、整合為“百度人工智能體系”(AI Group、縮寫為AIG),繼續由百度CTO王海峰負責。

可以看出,在上述調整中,尹世明所在的 ACG 從單獨的事業群組,被合併至整體的百度人工智能體系AIG,彙報對象也從李彥宏改為去年5月升任為 CTO 的王海峰。“幾次調整後,尹世明的管轄範圍縮小了非常多。”上述百度雲員工對 36 氪說。

從尹世明卸任職務到徹底離開百度,間隔不過一個多月。一位接近尹世明的人士對 36 氪表示。“以Watson 的性格,這輪調整後他肯定會走。除了以云為代表的 To B 體系以外,百度內部沒有適合 Watson 的位置。”

至於尹世明的卸任原因,有來自百度內部的說法是,百度雲現在的策略也是藉助AI來追求高速發展,因為企業客戶如今更重視靠AI解決方案幫他們創造新價值,而尹世明和張志琦的銷售打法已經跟不上目前的To B市場,以往鋪量的銷售策略不再行得通。

“Robin認為百度雲2019年的表現是不及格的。”一位百度雲中層人士告訴 36 氪,該人士談到,在阿里、騰訊、華為等大廠夾攻雲計算的背景下,尹世明主張百度雲優先擴張份額,“即使虧損也要做”,這種銷售端的激進打法勢必會帶來虧損。

根據《財經》報道,2019年初,百度雲曾立下 100 億元的營收目標(36氪向百度求證,百度方面對此數字予以否認),為了這個營收目標,百度將大量人員擴招名額給到百度雲,在原有的1800名員工基礎上再次擴招 2000 人。

不過,百度高層對百度雲的表現並不滿意,上述百度雲人士談到:百度雲 2020 年的 OKR 中增添了利潤指標,而不是不計成本的擴張。

此外,在市場份額上,百度雲也表現平平。根據 IDC 2019年上半年數據,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中,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華為位居前五,佔據總體75.3%的市場份額,百度雲位列第六。

36氪獨家 | 半年內三調架構後,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離職

圖片來自 IDC 中國。

不過,對於尹世明因業績不佳離職的說法,也有數位百度雲員工向 36氪講了另一個視角的故事:雲計算在發展初期耗時耗錢,可相比投入重金的行業老大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在集團支持層面並無優勢,一些銷售、市場投入支持甚至不及行業第二梯隊的金山雲與浪潮雲。“在公司過去給的資源支持下,即使換一個人,也不一定能比尹世明做得更好。”

在尹世明、張志琦離職後,百度雲急需在商業化銷售方向上補上自己的人才漏洞。百度以工程師文化著稱,據36氪瞭解,不論是百度雲目前的直屬負責人CTO王海峰,還是幾位業務分管副總裁吳甜(AI 平臺)、李瑩(百度CIO、百度地圖)、侯震宇(技術架構)、馬傑(百度安全),均為典型的“技術派”,而對於百度雲至關重要的商務、市場等前哨崗位,短時間內是否有合適高管頂替?

在數輪架構調整、高管變動後,百度雲顯得未免動盪。不過,令不少百度雲員工感到些許安慰的是,在調整過後,百度雲已有了提速發展的跡象。

在組織架構上,過去百度以 AIG 主導技術,ACG 主導銷售,但由於分屬兩個大的事業群組,在職責劃分上容易重複造車輪,而在合併後,有百度雲員工對 36 氪表示;“前端銷售和後端產品、研發的溝通的確順暢了許多。”

而在產品與業務進展上,百度雲也明顯加快了商業化進程。

4月3日,百度宣佈中標1900 萬元的央視融媒體項目,將配合央視建設私有化部署的AI 平臺;4月13日,百度發佈基於自主研發 ARM 服務器的“雲手機”產品,可實現安卓原生 App 及手遊的雲端運行,將覆蓋雲遊戲、雲應用、雲 VR 和雲辦公等四個場景;4月16日,百度又發佈了基於百度 AI 體系的度目AI鏡頭模組、度目人臉抓拍機等人臉識別硬件。

告別尹世明主張的粗放擴張打法後,追求利潤、落地成單,聚焦商業化仍然是百度雲 2020 年的主命題,在阿里雲號稱 2000 億投向服務器與雲 OS;騰訊雲 8000 人猛攻產業互聯網的當下,如何平衡投入與回報、如何找到兼具商業與技術的To B人才,都是百度雲亟需解決的命題。

(我是 36 氪資深作者蘇建勳,關注雲計算、AI、智能硬件,如果你也對巨頭混戰雲計算感興趣,歡迎與我交流,我的微信是 jason907,添加請備註公司、職務、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