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晚清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也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但在我国古代东周列国时期,就有一位君主率先实行了这一主张,并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发展走向。他就是赵武灵王赵雍。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赵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是赵国第六位国君,赵肃侯赵语的儿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赵、魏、韩受封诸侯,是为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其中,赵国疆域位于最北方,立国之初就长期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那个列国改革图存的年代,赵国也不例外。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公元前326年,当时诸侯为求大国名分纷纷称王,此时赵肃侯逝世赵雍刚好即位,面对这种局势,他很清醒的表示“无其实,敢处其名乎”。这也说明赵雍拥有清醒的大局观念和治理头脑,也为后续的改革埋下伏笔。

公元前307年,赵雍巡察边境,感叹道赵国的窘境,强国环伺,国力羸弱,在这种地缘政治环境下,国家军事不济亡国近在眼前,赵雍开疆拓土的野心却没有因此消亡。他曾对身边大臣说过: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这句话说哪怕他被世人嘲笑,也要为赵国开拓疆域。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在这次巡视中,他看到胡人身穿短衣、马靴,在马背上来去如风,打得身穿宽袍大袖,主要依靠战车和步兵作战的赵国军队毫无还手之力。赵雍想,如果胡人能够这么机动灵活,赵国军队是不是也能效仿呢?回到都城后,赵雍即刻颁令全国,要求学习胡人穿胡服、学骑射。此令一出,全国震惊,因为在当时的统治者眼中胡人是落后的族群,纷纷反对。

赵雍深知改革阻力大,必须打好开头关。他把这个切入口放在了名望最重的反对派的公子成身上,也是赵雍的叔叔,要求他穿胡服给百官做表率,公子成不愿意称病在家。赵雍亲自登门拜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说中山国曾向齐国借兵来犯,险些攻下赵国城池的仇还没报,而赵国边境地势险恶,如果没有大量轻骑兵难以防守,改革不但能使赵国军力提升还能借此机会复仇。公子成终于被说动,穿上胡服。对于一些始终反对的大臣,赵雍没有赶尽杀绝,耐心陈述利弊,“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制度、礼道应该因地制宜,如果不合时宜就不用了固守。在赵雍的努力下,赵国在全国和全军开始改革,这就是“胡服骑射”的由来。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技术上的率先变革引领了战略、战术上的全面改进,赵国新建的骑兵投入战场。一年后,公元前305年,赵国出兵中山国,攻占数个城池,中山国被迫献城求和。此后,赵国骑兵无往而不利,公元前296年灭亡中山国。从此,赵国也走向了七雄争霸的格局。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君主,改变了时代的走向


胡服骑射的意义不仅局限在赵国本身,骑兵的这个机动兵种的出现,打破了以战车为主导的战争格局,其他各国纷纷效仿组建骑兵,也改革了马拉战车的时代,成为军事史上的新的里程碑。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评价胡服骑射事件说道: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赵与秦;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把赵武灵王与彼得大帝相类比,足以说明他在战国时期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