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報國,得遇恩師,卻被家人拖累,一個窮書生的救國路

欲令展堂革命,必先殺其兄弟;要使精衛革命,須使先同太太離婚

這是孫中山先生對他兩個親密助手胡漢民和汪精衛的談笑之語。一語成讖,孫先生大概也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助手果真如同他的預言,一個被親戚耽誤壞了事,一個被夫人挑唆叛了國。

立志報國,得遇恩師,卻被家人拖累,一個窮書生的救國路

胡漢民

從官返農的家庭,少年才子的成長史

胡漢民,字展堂。出生於廣東番禺,本世代務農,祖父恰好做得一任小官,父親蒙其廕庇,以做幕僚為生。雖然不是正經官員,也算是徹底跳出了農門,勉強成了個仕宦之家。給胡漢民讀書識字打下了基礎。他自小能詩能文,讀書很有天賦,眼看就是守定胡家官家地位的頂門立戶之人。

好運總不長久,十一歲時父親病逝,再過兩年,母親也走了。又兩年,一兄兩弟一妹皆亡。不知是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飢餓,或是二者皆有。

家人的接連去世,世態炎涼,他再也無法安心讀書了。16歲的少年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一邊教書,一邊自修,以求參加科舉 ,像父輩那樣為官為吏。

再怎麼有才華,家貧總是讓人看不起的,失恃失怙,又添了命硬的罵名。都這樣還不好好教書,還想著科舉,更是不知好歹。才高總是遭人妒,每到一地,不到半年,必被擠走。三年間,換了四五個書院。年輕的小胡,從名滿全國的書院逐漸淪落到不知名的小院。

個人不如意,國家更是糟糕。沿襲三百年的王朝,在洋槍大炮下打開了國門,一窩又一窩的強盜來了。他們肆意侵佔疆土,在皇宮中掠奪珍寶,殺死無辜的百姓。

幸好,他是在廣東,這個民主思潮最先發源的地方,他本人又曾是最一流的學生,他認識了許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他見識到‘公車上書’的浪潮,瞭解到了康梁思想,何為民主,何為共和,何為革命,皇帝一定要存在嗎?這些問題在他的腦中盤旋。“早知康樂非山賊,漫信孫登是水仙”

經歷了幾年風霜後,他摒棄了一直以來的執念,以仕途立身報國。踏上了一條“歪門邪道”。20歲,他不再輾轉於各大書院講授四書五經,而是加入了《嶺海報》做記者。

立志報國,得遇恩師,卻被家人拖累,一個窮書生的救國路

遠渡重洋,探求救國之道

做了記者之後的胡漢民,似乎一下子境遇就好起來了。偶然一試,他中舉了,中舉之後,很快就有媒人上門,他成親了。中舉之後,他沒有繼續科舉,而是給人替考,賺到了六千兩銀子。這在當時,無疑是筆鉅款。

他用這筆錢安頓妻小之後出國留學,和好友一起去東洋找尋治國救民的道路。不久,好友被清朝駐日公使驅逐,一腔義憤之下,他亦隨之離去。

回國後,他試圖通過教育救國,從思想上喚起國人。創辦了多所新式學校,都被鄉里的守舊勢力阻撓了,學校開不下去。他又踏上了去日本的輪船。這次,他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他的命運甚至國家命運的人。

一天晚上,合租的廖仲愷家中有人來拜訪。那人談吐不凡,寥寥幾句就讓他確信了什麼才是真正救國救民的道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五族共和,民主立憲。皇帝原來根本不是必需品。

胡漢民心頭大震,即使知道這人是個清廷的通緝犯,他還是帶著妻子連夜加入了這人創立的政治團體——同盟會。

這人就是孫中山。自此之後,胡漢民成為了孫中山最信任的下屬,最忠誠的助手。每到一地,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就創辦革命機關、籌款、運送軍械。撰寫《民報》發刊詞,參與黃花崗起義、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被日本政府驅逐,他作為孫的代表留在日本爭奪同盟會的領導權。

他將女兒取名為木蘭,為防不測,將姓名籍貫縫在孩子的衣服內層。而後與妻子一同參與武裝起義。

辛亥革命後,清廷倒了,革命黨人一片歡騰。胡漢民搶先取到了廣東省的軍事指揮權,任廣東軍政府大都督,為當時在美國的孫中山打下第一塊地盤,為北伐討袁奠定基礎。

革命之後,救國無望

1911年,孫中山成立了中華民國,三民主義成為護國顯學,新朝的四書五經。胡漢民擔任臨時總統府秘書長,規定總統府大小官員,無論等級,月薪一律30元,政府提供食宿。書生意氣盡顯。

討袁護法後,胡漢民歷任政治部長,交通總長,中央執行主席。1924年,孫中山離開廣州主持北伐,任命胡漢民為代己職為代理大元帥。這一舉動昭示了胡漢民的接班人地位。

本應如此,奈何胡漢民有個好兄弟。自他發跡以來,其兄清瑞借他的名義在外招搖撞騙,在財政廳掛名吃空餉,來找胡漢民辦事的大小官員,想要見到他,必須要陪胡清瑞豪賭才行,財政廳廳長——國民黨內二號人物廖仲愷對此深惡痛絕,攝於胡漢民本人的威望,無法行事。

連孫中山對胡兄的品行都略有耳聞,才發出文初的笑談。

胡漢民律己極嚴,對從艱難日子裡過來的長兄卻毫無辦法。舊知識分子的懦弱性和迴避心理展露無遺。

孫中山意外在外病逝,病床前為他起草遺囑的汪精衛以革命接班人自居,國民黨內部分為三派,胡、汪、廖三人支持者眾。就在此時,廖仲愷忽遭刺殺。兇手來自黨內右派團體文華堂,這個團體的組織者是胡漢民的堂弟。

廖仲愷一死,胡漢民百口莫辯,被汪精衛軟禁,後火速派往蘇聯考察,變相發配。自此胡漢民退出了權力核心,一位來自江浙地區的軍官代替他與汪精衛爭奪國民黨的領導權。

1936年,胡漢民突發腦溢血病逝,全國公祭3日,40萬人來到廣州參加他的葬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