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多為碗、盤、瓶、碟、盒和枕,亦產淨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數量極少,主要是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瓶形修長典雅,小口,折沿,短頸,豐肩,直壁下收,圈足微外撇。通體施綠釉,施釉不及底,以刻花為飾,腹部一朵牡丹佔據大半瓶身,花葉豐茂,花朵盛開,給人一種唯我獨尊的霸氣,正應了劉禹錫的那句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胎體呈淺灰色,胎質細膩。實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收藏。
北宋定窯綠釉印牡丹花紋梅瓶。高25.2釐米,通體施翠綠釉,瓶身印牡丹花紋,胎細質堅,為北宋正品瓷。宋代定窯的印花,紋飾清晰、繁縟富麗、題材豐富,最能代表定窯特色和水準。定窯的印製工藝最早可至晚唐五代時,定窯印花工藝由簡入繁,初顯風韻。
宋早期定窯印花進入高速成長期,印花紋飾有了長足進展,受南北諸多窯口成熟印花的影響,定窯兼收幷蓄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北宋早期的印花圖案灑脫、活潑、具有很高的藝術效果,配以綠色溫潤的釉色,堅薄細膩的胎質,成為定窯整個燒造歷史中最完美的印花品種。北宋晚期,隨著覆燒支圈匣缽技術的出現,定窯印花品種的產量空前增大,每一件印花圖案都十分精美、富麗繁縟,印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特別牡丹.北宋晚期官府定燒宮廷用瓷,典型器為牡丹紋。北宋末年以後也許由於人們的審美變化,注重裝飾紋飾,而忽略了胎釉,宋早期燒成溫度在1300以上的精細顏色釉已很少見。審美情趣的轉變,使諸多工藝技術下降甚至失傳,只用印花的一枝獨秀開創了一個金代定窯。
金代定窯的印花工藝尤為興盛。值得鑑賞。